1.1静电现象
一、单选题
1.现有a、b、c、d四个带电球,已知d带正电,a和c相互排斥,c和d相互吸引,而b和d相互排斥,则( )
A.a、c带负电,b带正电 B.a带负电,b、c带正电
C.b带负电,a、c带正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2.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者质子
B.元电荷是表示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
D.尺寸很小的电体就可以被看成点电荷
3.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质子和电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303.5倍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
D.元电荷有正负之分
4.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
5.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库仑”的物理量是( )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荷量
6.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也叫元电荷
B.质子或电子都是元电荷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电子的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得的
7.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
B.元电荷就是指电子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库仑
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8.关于元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就是原子核 D.元电荷指物体带电量最小单元
9.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铁钉
C.普通验电器不能直接检测物体带有何种性质的电荷
D.摩擦起电是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0.下列国际制单位中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库仑 B.米 C.千克 D.秒
11.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负电
B.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正电
C.枕形导体的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D.枕形导体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3.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三种起电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B.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
D.这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任意实数
B.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
D.凡试探电荷都是点电荷,凡点电荷都能做试探电荷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感应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B.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可能仍带异种电荷
C.摩擦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了,因此该过程创造了电荷
D.带电体所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
二、多选题
16.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若用一根导线在A左端接地,则A上金属箔闭合
B.把C移近导体A时,、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若用手触摸B的右端,则A上金属箔仍张开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重新让A、B接触,A上的箔片张开,而B上的箔片闭合
三、实验题
17.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07~1913年间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密立根实验如图所示。若与水平金属板连接的电源的电压为U,两水平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d,实验中处于悬浮状态的油滴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油滴的带电荷量为___________,若电子的带电荷量为e,则该油滴中带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
18.如图,一对对置的枕形导体A和B分别安放在两根绝缘支柱上,AB彼此接触,操作如下: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______(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______(有或无)瞬间电流,撤走导线;
第三步:把A、B分开,再将物体C移去;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导线中______(有或无)瞬间电流。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于a、b、c、d是四个带电球,d带正电,a、c排斥,即a、c带异种电荷,c、d相互吸引,故a、c带负电,同时由于b和d相互排斥,故b带正电。综上所述,a、c带负电,b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
AB.元电荷是基本电荷,电子或质子带电量等于元电荷,但元电荷不是电子或者质子,A错误,B正确;
C.点电荷是指带电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但带电量不一定很小,C错误;
D.尺寸很小的电体,如果研究其表面电荷分布情况,也不可以被看成点电荷,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并不是某种物质,所以它不是指质子和电子本身,故A错误,C正确;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只能等于元电荷或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误;
D.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的数值,没有正负之分,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故A正确;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错误;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故C错误;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电子发生的转移,电荷不会创造或消失。
故选A。
5.D
【详解】
A.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故A错误;
B.电压的单位是伏特,故B错误;
C.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故C错误;
D.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单位,点电荷不是元电荷;质子或电子都是实物粒子,都带元电荷的电量,但不是元电荷,选项AB错误;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C正确;
D.电子的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选项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B.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B错误;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故C错误;
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和元电荷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元电荷是质子或电子带电量的绝对值,是指物体带电量最小单元,不能说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
故选D。
9.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使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无法吸引铁钉,故B错误;
C.普通验电器只能通过观察金属箔片的张角大小直接检测物体带电荷的多少,不能直接检测物体带有何种电荷,若要检测物体带有何种电荷,除了待测带电体外还需要准备已知电性的带电体,而这样做显然不符合题目中“直接”检测的要求,故C正确;
D.摩擦起电是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不能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都是基本单位,电学中的安培,热学中的摩尔和开尔文均属于基本单位;库仑是推导出来的单位,所以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根据感应带电原理,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
故选C。
12.B
【详解】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选B。
13.A
【详解】
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荷,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选项A错误,BCD正确。
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A。
14.C
【详解】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错误;
B.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质子或电子,故B错误;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叫元电荷,数值为1.6×10-19C,故C正确;
D.点电荷就相当于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没有大小的带电体。当电荷间距离大到可认为电荷大小、形状不起什么作用时,可把电荷看成点电荷,也就是说点电荷可以很大,这样的电荷就做不了试探电荷,试探电荷需要的是体积小,电荷量小。所以点电荷不一定能做试探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
A.静电感应是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A正确;
B.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会产生正、负电荷中和,如果正、负电荷是等量的,中和后导体对外不现电性,如果不是等量的,那种电荷多导体就现那种电荷,两导体带同种电荷,B错误;
C.摩擦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了,是因为摩擦而使电荷产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C错误;
D.带电体所带电量或等于元电荷e,或者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不可以是任意值,D错误。
故选A。
16.BC
【详解】
AB.把C移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A的左侧感应出负电荷,B的右侧感应出正电荷,故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若用一根导线在A左端接地,被排斥的正电荷被导走,则B上金属箔闭合,A上金属箔仍张开,若是用手触摸B的右端,则被排斥的正电荷被导走,A上金属箔仍张开,A错误,B正确;
C.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C正确;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重新让A、B接触,A、B所带等量异种电荷被中和,A、B上的箔片均闭合,D错误。
故选BC。
17.
【详解】
处于悬浮状态的油滴受力平衡,有
可得油滴的带电荷量
则该油滴中带的电子数为
18.A 无 有
【详解】
第一步: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 A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B出现正感应电荷;
第二步: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因为导体是等势体,导线中无瞬间电流;
第四步:再取一根导线,连接A的左端和B的右端,因为此时AB电势不等,有电势差,故导线中有瞬间电流.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