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盖革·马斯顿一起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中大量的粒子穿过金属箔前后的运动情形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B.“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占据的空间很小
C.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不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D.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2.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C.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3.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结论有:①金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②;原子核的半径是10-15 m,③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④金原子是一个球体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5.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粒子被位于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粒子运动的轨迹,、和为轨迹上的三点,点离核最近,点比点离核更远,则( )
A.粒子在点的速率比在点的大
B.三点中,粒子在点的电势能最大
C.在重核产生的电场中,点的电势比点的低
D.粒子从点运动到点,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负功
6.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质点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抽象处理,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能看成质点
C.在“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实验中,应用了比较研究法
D.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7.关于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从粒子源到荧光屏的空间处于真空环境中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
C.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受到很强的吸引力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D.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8.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B.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D.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9.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的散射实验所用仪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放射源发射的粒子打在金箔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散射的粒子。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的角度甚至大于90°。于是,卢瑟福大胆猜想( )
A.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B.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C.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D.原子内部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
10.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11.物理学史的学习是物理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核可再分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玻尔首先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12.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大小
B.光的波长越长,其粒子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波动性越显著
C.当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D.黑体对于外界过来的电磁波只吸收而不反射因此肉眼看不到黑体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漏选得3分,共30分)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
B.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C.汤姆孙油滴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量只能是e的整数倍
D.通过实验测得电子的比荷及电子电荷量e的值,就可以确定电子的的质量
14.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是α粒子受力平衡的结果
B.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明显的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是因为金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很小
D.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原子内部两侧的正电荷对α粒子的斥力不相等
15.在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
B.α粒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C.α粒子在靠近原子核的过程中,α粒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不变
D.α粒子一直受到库仑斥力,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6.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B.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可以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移动
C.荧光屏上的闪光是散射的粒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的
D.荧光屏只有正对粒子源发出的射线方向上才有闪光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也是可分的
C.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带正电的部分占的体积很小
填空题(本题共10分)
18.卢瑟福所做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粒子的主要构成微粒是______,粒子能穿过金箔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卢瑟福预测的结果,能看到粒子的点是______,其理论依据是______。而根据实验的结果粒子所出现的点是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卢瑟福因为在原子结构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主要功绩是______。
19.图示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放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C”或“D”)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的次数最多;放在图中的_______(选填“A”“B”“C”或“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根据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模型。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B 6.C 7.A 8.D 9.D 10.A 11.B 12.A 13.BD 14.BC 15.BCD 16.ABC 17.BD
18.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 以的速度做高速运动 A 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A、B、C 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错误的 发现了原子结构的奥秘,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9.A D 核式结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