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15 11: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 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古象牙,通过将象牙中残存的DNA与现有象群DNA进行比较,可以推测两者的亲缘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估测古象生存年代 B.所发现的古象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C.古象牙中残存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 D.两者的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孔子鸟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环境而进化为现存的各种哺乳动物
D.脊椎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发现了宁城中华草化石(如图),使被子植物的历史很可能追溯到侏罗纪甚至更久远的时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宁城中华草化石中观察不到根、茎、叶的分化
B.由化石在地层中的位置可推测生物出现的大致时间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化石证据支持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雀喙形状 a喙短而粗 b喙长而细 c喙大小适中
食物来源 坚果和种子 昆虫 种子和昆虫
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
C.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
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该农药使用初期,害虫的数量明显减少
C.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6.我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讲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恰当地反映了生物的
A.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
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D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7.巴斯德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其经典鹅颈瓶实验否定了当时一项古老的传说,即彻底推翻了关于生命起源的
A.神创论学说B.自然发生说C.天外胚胎学说D.化学进化学说
8.如图所示,左边是小浣熊,右边是貉子,光看脸貉和小浣熊简直就像亲兄弟,但是从分类角度讲,貉是食肉目犬科,跟浣熊科差别很大,二者长相像“双胞胎”最合理的原因是
A有亲缘关系的结果
B.自然界中的巧合
C.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两种动物主动变异的结果
9."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10.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11.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足的进化历程的研究中(如右图),你不可
能获得下列哪一条信息。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的个数逐渐减少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都基本相同
12.帝王蝶的身体呈现很多黑黄相间的花纹,这种恫吓天敌的体色是一种“警戒色”,洋洋和同学们学习了生物进化之后,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如下是他们在微信学习群进行的讨论,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A.洋洋:由于天敌的出现,帝王蝶产生了不同体色的个体
B.欣欣:黑黄相间个体被天敌多次误食后中毒,以至天敌敬而远之
C.乐乐:在生存斗争中,其他体色的帝王蝶易被捕食,逐渐被淘汰
D.莉莉:黑黄相间个体幸存下来后,经过多代积累成为警告天敌的警戒色
13.竹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竹子原产于我国,我国的竹品种多达25属,250 多种,你认为我国竹子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环境有差异的结果 D.用组织培养繁殖的结果
14.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三叶虫的生存年代,图中黑色长条代表该三叶虫生存的地质年代范围。若有某地层是在寒武纪时沉积形成,且含有三叶虫化石,则下列对此地层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A.只会有甲种的三叶虫化石
B.只会有乙种的三叶虫化石
C.不会有丙种的三叶虫化石
D.不会有丁种的三叶虫化石
15.下列四种植物蕨类、紫菜、苔藓、苹果的结构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紫菜→苔藓→苹果→蕨类 B.苔藓→紫菜→藏类→苹果
C.苔藓→紫菜→苹果→蕨类 D.紫菜→苔藓→蕨类→苹果
16.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过逐代积累便产生了抗药性
B.害虫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强壮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且产生抗药性
C: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强害虫的抗药性
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并增强抗药性
17.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①自然发生②物种不变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 变异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18.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19.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60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20.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之一是:大约在六千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灭绝。以下证据中支持这一假说的是
A.化石证据显示,在灭绝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骨骼出现变形,蛋壳很薄
B.在某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有胚胎,表明这批恐龙蛋的受精率比较低
C.在墨西哥发现了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直径近 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
D.在造成墨西哥大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二、非选择题
21.右图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进化的实验装置。将内部抽成真空后把某些气体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 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处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请分析回答:
(1)从[a]处泵入的气体应该主要是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的成分。[A]内利用正负电极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中发生的__________现象。
(2)在[C]中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______,它是构成__________
(填写一种有机物的名称) 的基本组成部分。
(3)这个实验表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孤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有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在
地雀的祖先中具有微小的,不定向的变异,为其进化提供了_______。
(2) 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地雀与环境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是不同岛屿上地雀进化的________。
(3)不同岛屿的特定环境的_________作用,保留了有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地雀的进化方向。
(4)有利变异通过______得到积累和加强,经过上述长期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地雀个体,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分类上的最基本单位。
23.右图是表示生物进化历程的进化树,请分析回答:
(1)为了自身的生存,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获取和消化食物的方式。动物类群4能利用刺细胞攻击猎物,获取的猎物被围成消化腔的___________细胞消化;扁形动物中的涡虫则是通过伸出口外的咽获取食物,它与动物类群4在消化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动物类群1的消化系统不但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分化,而且牙齿也分化为____________,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2)为了种族的延续,各种动物都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繁殖特点。动物类群3的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体,因为其卵外有硬壳,卵内____________;;动物类群1在生殖发育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这些特点保证了它们的后代成活率最高。
(3)结合该进化树和上述动物在消化和生殖方面的特点,可以看出生物在生理结构和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4.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业迅速发展,此前工业区周围林木的树皮是浅色的,在树上栖息的桦尺蛾,主要是浅色蛾,少数是深色蛾,短短十几年以后,工厂排出的煤烟将树皮熏成了黑褐色,这时,这里的深色蛾变成了多数,而浅色蛾却成了少数,有人为探究这种现象,做了如下实验:将足够数量的深色蛾和浅色蛾进行标记,混合后均分两组放养于不同地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项目/数据/类型 工业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_______。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桦
尺蛾原本就存在不同的变异,经过激烈的___________,最终达到___________,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结果。
(2)若某个时期浅色桦尺蛾回收率远远多于深色桦尺蛾回收率,则说明该地区的环境污染_________(填“严重”或“不严重”)。
(3)如果把该地区已被熏黑的桦树所产生的种子,播种在另一个没有黑烟污染的新环境,则新长出桦树的树干颜色为________。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桦尺蛾的体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_的结果。
25.生物体生存的基本前提是适应环境,地球上众多的生命都在努力顽强地活着,如果站在纯粹的生物科学立场上看,生物生存的主要意义可能就是传递基因,请据此分析回答:
(1)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_性;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性。
(2)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各种生物都具有_________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发生着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通过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从而使有利变异_________最终形成各物种的适应性。
(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说适应性是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________生殖更有利于生物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________生殖更有利于生物形成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等种种谜团,正在被逐步揭开。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原始生命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不断的进化、繁衍,才能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请分析回答: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993年,在我国辽西发现了孔子鸟化石。孔子鸟被覆羽毛,具有鸟翼一样的前肢,上下颌没有牙齿,有角质的喙; 1996年,在我国辽宁热河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披有长而密的“羽毛”,头较大有牙齿,后肢长而粗壮,前肢短,爪钩锐利。比较来看,你认为孔子鸟比龙鸟出现的________。综上可见,化石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证据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比较同源器官是研究生物进化的________证据。
(2)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爬行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通过比较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可知,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_。植物的进化历程中,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是________。
(3)生物进化的原因: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是所致;而环境变化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作用。据文献记载,人类养鸽有数千年历史。按用途不同,人们将家鸽分为信鸽、观赏鸽、肉食鸽三大类,每一类又包括数十乃至数百个品种。这些家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岩鸽。由此可见,形成不同品种家鸽的原因是_________的结果。
(4)信鸽爱好者为了培育出更出色的信鸽,往往用岩鸽与其杂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D D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C D C D C A C
二、非选择题
21. (1)氨气、氢气、甲烷 原始大气 雷电 (2)氨基酸(或核苷酸) 蛋白质(或核糖核酸) (3) 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意思对即可)
22. (1) 南美洲地雀;原始材料; (2) 生存斗争;动力; (3)定向选择 (4)遗传;种
23. (1)内胚层 有口无肛门 门齿、 犬齿、臼齿 (2) 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
胎生、哺乳 (3)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水生到陆生
24. (1)性状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2)不严重 (3)浅色 (4)基因(遗传物质) 自然选择
25. (1)普遍 相对 (2)过度繁殖 逐代积累和加强 (3)无性 有性 无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概率较小,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两个亲本,容易产生有利的变异(意思对即可)
26.(1)晚 化石是保留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解剖学
(2)由简单到复杂 苔藓植物 (3)选择 人工选择 (4)基因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