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秋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1 20: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西华县明德小学刘晓蔷
秋思之祖 千古美文
质疑讨论 导入新课
解析题目 作者简介
视频欣赏 自读品味
分析作品 分析鉴赏
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思考
讨论交流
也许是丰收的
也许是浪漫的
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走进他的心中去体会秋的悲凉。
返回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解析题目 作者简介
返回
请同学们根据所化节奏自行品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返回
用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虚实对比
对比图片感受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
既是实景又是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深刻写照
虚景,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重回现实
开动脑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
藤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开动脑筋
⑵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返回
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思乡之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返回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
树昏鸦
实写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
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小桥流
水人家
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
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的秋风中,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
虚写
实写






课堂小结
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