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工作单位
课题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气温的分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选自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在学习前一课气温的时间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探究气温的分布,是对气温的变化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四节气候的基础,通过对气温空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养成读图习惯。 学生对气温的变化已经有了浅层的了解,通过解读天气预报,基本了解了最高与最低气温术语。认识了气温的变化等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了解的都是片面、零散的气温知识,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知识体系。 初一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学习兴趣的持久能力都略显不足。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等气温线图、世界平均气温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等气温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究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合作探究、启发讲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多媒体展示 烟台的小明去海口的外婆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越来越热,为什么两地的气温差异这么大呢?引入课题 观察并思考问题 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教学: 环节一:探索篇--我学习 认识等温线地图 环节二探索篇--我发现 气温分布的纬度因素 活动一 学以致用谈诗词、析原因 环节二探究学习气温分布的海陆因素 环节三探究地形因素 环节四气温与人类活动 环节五气温知识大挑战 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出示等温线的图片和自主学习的习题 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演示动画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展示1月的世界气温分布图并出示问题? 你能解答小明的疑惑吗? “江南二月试罗衣, 春尽燕山雪尚飞。 ” 这句诗反映了什么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纬度不同气温不同,那么是不是纬度相同,气温就相同呢?小明有个新疆好友,在与好友聊天过程中,小明发现烟台和新疆的气温也有差异,于是他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 展示1月及7月的气温分布图并出示问题 展示海陆热力差异实验的微视频 总结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出示相关的问题小明去泰山旅游,在烟台他发现槐树长满了花蕾,到了泰安却发现那里的槐花已经盛开,你能帮他解释原因吗? 出示问题爬上泰山小明有了新发现,山上的槐花还含苞待放,这又是为什么呢? 展示地形与气温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山脚下的海拔约145米,气温是20℃,山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知识回顾 点击衣食住行和农业 教师出示问题 读世界和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展示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和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视频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观察图片并思考自主学习完成等温线的判读并回答问题。 如何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观察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数值的变化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太阳直射点和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 读出1月烟台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值 并分析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 读1月和7月的气温分布图,比较海洋和陆地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总结海陆对气温的 影响观察微视频,感知海陆气温的变化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感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学生进行计算 活学活用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蕴含的地理知识 学生进行知识的规律总结顾 同学根据图片来说气温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例子。 抢答 读图发现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提出保护家园倡议书 学生畅谈收获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温线的相关知识再通过等温线的判读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先由学 培养读图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明确气温分布的纬度因素,并引导学生理解纬度位置是如何影响气温 培养读图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微视频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同时提高兴趣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环相扣联系现实引出地形与气温的关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能力及计算能力进一步加深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通过知识回顾对本节的知识加以巩固 让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视频和图片形成为改善气候贡献自己力量的观念 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认识气温同人类息息相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地和谐观
课堂小结 我们的发现之旅一路走来,发现的气温变化可真不少,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本节课学的什么规律? 图中虚线代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 3我国冬季,北国是“千里冰,万里雪飘”的风光;而南国却是“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景象。 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读世界和 5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出示了大量有应用价值的地理图片,如:等高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通过学生读图阅图,挖掘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读图阅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同学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气温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组教学是当今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小组教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主要是让图说话,看图总结,初一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把课件做的比较详细,讲授时老师讲的也比较多,引导学生分析的比较多。幸好的是,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从当堂达标情况来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再补充一些例题,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这样巩固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