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0-21 21:01:1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盖天说:天圆地方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麦哲伦环球航行
航空图像
1961.04.16 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
是个球体的人。
①、海岸观船
海船向岸边驶来时,先是看船的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②、登高望远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月食----亚里士多德
地球的大小
地球半径: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地球赤道周长:4万km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识记
地球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改进钻探技术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910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约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说明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类型 特点 深度 划分
莫霍面
古登堡面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增大
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小
平均深度17km(大陆33km,大洋6km)
2900km
地壳和地幔
地幔和地核
洋壳(6km)
陆壳(33km)
平均17km
2900km
平均17km
莫霍界面
地壳:
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壳
5150km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上地幔
下地幔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幔
地幔:
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17km
2900km
5150km
1000km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地核
2900km
5150km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温度
越靠近地心温度越大
中考链接
【200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四季交替
C.海洋上最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
D.水往低处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