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临清实高 学科 历史 编写人 王明强 审稿人 王志刚
第20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材分析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民主政治建设在文革时期遭受的曲折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本节内容是对第1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继续,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了阐释,同时又表述了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的概况,理解“文革”期间由于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重建与完善的主要成就,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2.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及教师补充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重点并非是文化大革命,但文革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文革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分水岭。学生对文革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都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觉得文革的发生是难以理解,文革时期的国家是疯狂的,因此对文革本身的讲述是无法回避的,但又必须紧紧的和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教师提供史料或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从本课引言刘少奇拿着《宪法》掷地有声的话语导入“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一目”。《宪法》连一国的国家主席都保护不了,成为一纸空文,这说明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文革的发生及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文革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是不是仅局限于文化领域,是不是一场革命?
历史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隹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着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革的原因及性质,教师补充一些概念。
“走资派”,全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红卫兵运动”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是从红卫兵运动开始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秘密组织了红卫兵组织。在他们影响下,北京大学附中等校也相继成立了红卫兵组织。这些初期的红卫兵大多受到了工作组的压制。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在6、7月份先后贴出三论所谓《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并请江青将他们的大字报转给毛泽东。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此信的发表导致红卫兵运动迅速在全国发展。1966年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京进行大串连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学生和教师。林彪在大会上发表了煽动性的讲话,支持红卫兵造反。此后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全国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串连活动把红卫兵运动推向了高潮。
“修正主义” “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2)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造成民主法制建设严重破坏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党政机关遭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夺取党政机关的权力。林彪、江青一伙支持、煽动群众破坏法律。
如何才能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探究二、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1)、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2)新时期民主制度的完善有哪些?
(3)请同学们思考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在讲述文化大革命时,感觉比较难讲。课文的寥寥数语感觉很难讲清楚,因为在课前缺乏一系列的铺垫。初中知识的不牢固,困扰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多,民主法制的内容又太少。看来如何对文本进行取舍,是教学中绕不去的话题。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 临清实高 学科 历史 编写人 王明强 审稿人 王志刚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认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理解法制受到破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2.认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及意义,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
3.了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认识到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发生的原因:主观上:① ②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③ 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客观上:民主法制不健全
2.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是对 的迫害。
3.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等策划,上海以 为首的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权。
4、“文化大革命”期间, 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这样,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二、新时期法制制度的逐步健全
1.历史条件:①党和人民吸取“文革”教训,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的法制建设方针。
2.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②1982年修订了《_ 》;此后,全国人大又先后通过了《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③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1999年,党的十五大把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三、新时期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的措施
1.新的时期,宪法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 ”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 的原则。
3.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通过了《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的概况,理解“文革”期间由于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重建与完善的主要成就,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文革的发生及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文革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是不是仅局限于文化领域,是不是一场革命?
资料补充:
“走资派”,全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红卫兵运动”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是从红卫兵运动开始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秘密组织了红卫兵组织。在他们影响下,北京大学附中等校也相继成立了红卫兵组织。这些初期的红卫兵大多受到了工作组的压制。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在6、7月份先后贴出三论所谓《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并请江青将他们的大字报转给毛泽东。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此信的发表导致红卫兵运动迅速在全国发展。1966年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京进行大串连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学生和教师。林彪在大会上发表了煽动性的讲话,支持红卫兵造反。此后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全国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串连活动把红卫兵运动推向了高潮。
“修正主义” “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造成民主法制建设严重破坏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才能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探究二、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1)、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2)新时期民主制度的完善有哪些?
(3)请同学们思考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源是( )
A、党和毛泽东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C、“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2、“文化大革命”当中冤案不断,其中最大的冤案是( )
A、彭德怀案 B、刘少奇案 C、贺龙案 D、陶铸案
3、“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竞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C、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D、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5、“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有( )
①、民主和法制被意践踏
②、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和损失
③、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78
②、把依法治国建高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1999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始载入宪法1954
④、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7、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互相监督、肝胆相识 B、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C、民主、团结、平等 D、高度文明、民主
8、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是( )
A、1982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新的原则规定
B、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1999年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D、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一六通知是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身边,依据彻底揭露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有些人们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
━━ 引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人,是靠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起家的,在“天下大乱”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反革命集团。他们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点火,其后的种种罪恶活动贯穿于“文革”的全过程。九一三事件后,他们更加猖狂。中共十大后,他们在中央政治局结成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阴谋全面纂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和倒退。“文化大革命”要否定,反革命活动要批判,但又不能也不应该否定这十年间的一切。毛泽东要对十年内乱负主要责任。从毛泽东一生的业绩来看,他只是“无产阶级政治家犯错误”。
━━ 《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什么?他对当时党内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为什么?
②、材料二中,形成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土壤是什么?列举其主要活动?
③ 、材料三中,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怎样的评价?从“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 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2、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能够得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毛泽东的支持 B、群众被蒙骗
C、“文化大革命”践踏了民主和法律 D、善于伪装和钻营
4、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六大
5、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的时期是(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6、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采取了哪些举措(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③、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 1908年清朝政府颁发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条
材料二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 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通过分析上面三个不同时代的宪法条文,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本质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附导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部分
探究一、(1)历史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住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着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探究三: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课内导学案部分
一、选择题
1、C 2、 B 3、C 4、D 5、C 6、B 7、C 8、D
二、非选择题
9、参考答案:
①、清除混进党、政、军和文化领域各界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符合。因为随着中国革命胜利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这种“天下大乱”的混乱局势。批判《海瑞罢官》,点燃“文革”的导火线;策划上海所谓“一月革命”的夺权活动,把“文革”推入“全面夺权”阶段;诬蔑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为“二月逆流”;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残暴镇压四五运动;朱德、毛泽东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乘机加紧纂党夺权活动
③ 、)“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它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和倒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D 2、D 3、C 4、B 5、D 6、D 7、A
二、非选择题
8、参考答案:
《钦定宪法大纲》维护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宪法》实际规定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宪法的类型之所以不同,是由于这些政权的阶级性质不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