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格中的魔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函数在电子表格中的应用
信息素养:
理解信息处理的作用
增强自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利用电子表格中的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领会电子表格中函数的概念,进而利用它进行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
对于电子表格这一章而言,重点在于数据的编辑、处理。而函数的使用则是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掌握较少,首先要让他们能对函数有个感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引入新课时采用一个小魔术的视频,(很多花放进一个有魔力的盒子里,就会变出一只鸽子),在电子表格中也有一个神奇的盒子——函数,提起学生的好奇。随后以类比的方法对照刚才的魔术解释函数的作用,以此来领会电子表格中函数的概念。
通过任务布置——做一次广播操比赛的统计员,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和函数为例子讲解用函数按钮怎样解决数据处理问题,学会举一反三。随后以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在给出的常用函数中选择合适的函数,完成表中数据的统计,使学生掌握函数的通用使用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使用某一函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看一段魔术录像,很多花放进一个盒子里,马上就会变成一只鸽子,你是否对这个神奇的盒子发生了兴趣呢?而在电子表格中也有这样类似的盒子——函数。对比讲解:
二、任务布置
学校初一年级举办了广播操比赛,各裁判打分成绩如下(见附表),怎样才能比较公正、公平的计算比赛结果呢?假设你是本次比赛的统计员,请你设计一个规则,算出各班比赛成绩。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我们能否利用函数这个神奇的盒子,当一次魔术师,做好统计员呢?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自动求和按钮,发现它实质就是一个函数,通过求和函数讲解函数使用时的共性。
步骤:
1、选中结果所在单元格,
2、单击fx,注意函数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3、选择使用的函数(注意函数输出的是什么?学会读懂注释)
4、选择函数所使用的参数(要处理的数据)
5、确定函数的正确性,完成。
学生自己体会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max,min等的用法,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函数进行探索。引导学生用具体数值代入,观察结果,体验所选函数的作用。
学生实践
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使用的规则、得出的结论,在数据处理中使用了哪些处理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求和,2)求平均值,3)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总结各种方法的利弊。
课堂总结
函数的使用是数据处理中较为重要的一节,这节课从怎样理解函数入手,通过一个求和函数延伸到常用函数的使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从面上学会使用函数处理数据。各小组能在任务完成中增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意识。
魔术盒
鸽子
鲜花
输出
输入
处理结果
函数
要处理数据
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处理过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