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1 21: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营口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2.(2011·大连模拟)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3.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5.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哪些问题有密切关系(  )
①经济“大萧条”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③总统换届选举 ④政府的专制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11·抚顺模拟)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如果你是当时他的智囊团成员,针对当时的形势,你提出的建议应该是(  )
A.“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B.“实行社会革命,改变现行的社会制度”
C.“派人到苏联学习,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
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9.
(2010·上海单科)上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10.(2011·珠海测试)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11.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更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罗斯福新政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包括(  )
①给工人集体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②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④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11·海淀模拟)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的境况更趋恶化”
13.(2011·枣庄模拟)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感谢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新政顾此失彼
C.罗斯福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D.资产阶级在危机解除后计较利益得失
14.(2011·济南模拟)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
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
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15.(2011·乳山模拟)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16.(2011·肇庆检测)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共经历过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B.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推动了世界大战爆发
1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8.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19.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经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其主要的实质是(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保护自由放任的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实行法西斯的垄断经济
20.(2011·福州模拟)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6分,23题2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8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二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止息,2010年2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简要比较材料一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8分)
 
 
 
 
 
 
 
 
23.股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四”:“开盘的铃声响过,股票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易手,股价狂跌。交易所供游客参观、可以俯视交易大厅的走廊上挤满了人,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哭泣。”一份娱乐杂志发表了这样一个标题的新闻:“Wall Street Lays An Egg”——华尔街下了一个大蛋!意思是所有股民“两年半中市场辛辛苦苦积累的所有收益都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材料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
材料三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邓小平的这一行动被认为寓意深刻。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评价中国未来的行动将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中国与股市握手” 邓小平送出的一张中国股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美国政府为应对这种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现象,请对此作出评价。(4分)
 
 
 
 
 
 
(3)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如何认识基辛格所说的“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8分)
 
 
 
 
 
答案解析
1.A [注意时间是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
2.C [材料中“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充分体现了大萧条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3.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D [在70多年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5.B [注意时间为“1929~1932年”,分析经济“大萧条”对美国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及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后果。]
6.D [“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实际就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即“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
7.B [经济危机被认为是产品过剩的危机,只有将过剩的产品销售出去后才能够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消费就是生产的动力。]
8.A [材料背景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股市的交易重新开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整顿财政金融。]
9.C [本题的解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理解题肢的含义,二是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清晰地看到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10.C [题目要求的是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
11.C [本题可用排除法,按劳取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故可排除③。]
12.C [罗斯福新政放弃了美国长期以来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A、B、D的说法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学思想恰好相反。]
13.D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4.B [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了。]
15.C [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③更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它们的内容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关联不大。]
16.A [三次调整指的是: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17.D [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首创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大规模发展,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18.B [材料体现了英、法、联邦德国、意大利都实现了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国家财政困难,故选B项。]
19.A [凯恩斯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因此排除C项;他提出运用财经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可以排除B、D两项。正确答案为A。]
20.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1)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
22.(1)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就业机会。新特点: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以摆脱危机(或科教兴国);注意节能。
(2)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原因:吸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1)现象: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评价:股票分散化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并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股东手中。
(3)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而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及计划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解析 本题以股票作为出发点考查了20世纪以来世界股票发展的历程。第一问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要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第三问新中国开始发行股票,说明了中国经济要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说明了僵硬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从国情出发,兼容并蓄,才能跟上世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