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1 21: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青岛模拟)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
2.(2011·枣庄模拟)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4.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5.(2011·德州模拟)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6.(2011·武汉模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7.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8.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有(  )
    戈     母己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10.(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11.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3.(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4.(2011·东营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5.(2011·济南模拟)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16.“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朝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春秋商业贸易的繁荣
B.战国商业贸易的繁荣
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17.(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18.(2011·青岛模拟)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9.(2011·大连模拟)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认识基于清朝的(  )
A.闭关政策 B.文字狱
C.崇本抑末 D.政治腐败
20.(2011·枣庄模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8分,共50分)
21.(2011·梅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 ——《五代史·周太祖本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6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 ——《救荒话民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4分)
 
 
 
 
 
(4)材料四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4分)
 
 
 
 
23.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
材料一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夜话》
材料二 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6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8分)
 
 
  
 
 
(3)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这种以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印证。(6分)
 
 
 
答案解析
1.A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牛耕,所以A项不对。]
2.B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③表述错误。]
3.D [注意题干中的演进,主要是指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4.C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题中四个选项是小农经济的弱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当小农经济受到外界冲击时脆弱性的一面。]
5.D [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受到剥削;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是用来出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劳动状况,因此,前三项均不符合要求。田庄的生产包括农业,也包括手工业,甚至兵器修造,说明田庄经济能够自给自足,D项正确。]
6.A [A项源自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80章),是古代描绘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情形,用其形容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征的过分夸大,故A解释不确切。]
7.A [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8.A [由图片可知,青铜器已应用于军事、生活、农业生产方面,铸造技术日益成熟,故①②正确;青铜器的应用不能说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故③错误;由于商代青铜产量小,比较昂贵,在商周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故④错误。]
9.D [水排是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装置,水排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冶铁的生产效率。从材料中的“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也能得出答案为D项。]
10.C [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信息点“汉墓”分析,题干中“汉墓”表明该墓穴所属的朝代是汉代。水稻在母系氏族公社时就已经种植,可能在墓穴中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青铜器,在墓穴中可能存在;青花瓷在元朝时才出现,晚于汉代,不可能在墓穴中出现;漆器出现于商周,汉代时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墓穴中有可能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
11.C [由“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看可以得出流动人口众多;由“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可以得出制瓷业发达;由“佣工”体现出雇佣关系,可以得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2.C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13.C [冶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两汉时期,低温炼钢技术发明并得到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隋唐时期此技术进一步发展。]
14.B [出现独立的商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宋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15.C [材料中“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并未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在丝织业领域首先兴起。①③④符合题意。]
16.C [从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是将北方的货物运往南方,而将南方的货物运往北方,所以这应属于长途贩运的内容,答案为C。]
17.C [“庄园”是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说明均田制实行以后,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这是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的根源。]
18.A [材料体现了“海禁”政策的含义,但清政府并未禁止所有人的海外经商活动,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9.A [提取信息:文中观点都是错误荒谬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和闭关锁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20.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关系。]
21.(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22.(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赋税过重、徭役频繁、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4)民本思想。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23.(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
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子孙科举入仕,弃商从文。
(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解析 本题借浙江张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考查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回答时注意信息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