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西安模拟)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指他( )
A.主动收集外国资料,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B.领导了禁烟运动
C.抵抗英国侵略
D.编译《四洲志》一书
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说明李鸿章( )
A.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制度
B.为了和戎,必须变革制度
C.主张对外“和戎”和对内“变法”结合,进行制度变革
D.在保留封建体制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
4.“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政事……为旧学,西政、西艺……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材料中( )
①“旧学”指封建道德、纲常名教 ②“西艺”指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③作者主张用“新学”从根本上改造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6.(2011·淄博模拟)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7.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本质相同
B.力主改造儒学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8.商标往往能反映特定时代的某些历史事件。下面这枚商标主要反映的是( )
图中文字依次为:宪政大全、海陆军部、改良法律、地方自治
A.洋务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9.(2011·泰安模拟)下列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
A.抗争 B.探索 C.复兴 D.奋斗
10.(2011·大连模拟)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1.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12.(2011·淄博模拟)胡适曾经撰文:“……因为这两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所以中国这两千年只有这些死文学,只有些没有价值的死文学。”他这段话想表明的主题是( )
A.应该批判旧文学 B.应该使用新文学
C.应该打倒旧思想 D.应该废除旧体制
13.(2010·福建文综,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界的“良师益友”,并被读者认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申报》 D.《新民丛报》
15.(2011·大连模拟)“陈君寅恪来,谈中国白话文学及全国教育学会等事。倒行逆施。贻毒召乱,益用惊心。”(选自《吴宓日记》),由材料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A.新文化运动得到所有国民的支持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都是封建顽固守旧派
C.吴宓反对白话文运动
D.吴宓是封建顽固守旧派
16.(2011·石家庄模拟)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这些人追求民主与进步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7.(原创题)“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基地。”在校史馆内查找最早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应查( )
A.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C.陈独秀——《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8.2009年8月14日,《光明日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只有马克思主义被大众掌握才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下列不起推动大众化作用的是( )
A.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C.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论战
D.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
19.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20.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20分,23题16分,共50分)
21.(2011·大纲全国卷,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共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康有为揭橥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8分)
(3)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博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
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4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4分)
【答案解析】
1.B 2.A
3.D [李鸿章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自强。]
4.A
5.D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他们认为德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很不错的制度。]
6.B [注意图中的“经学难抵洋枪洋炮”,明显是指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封建主义难以抵挡西方资本主义的进攻。]
7.C 8.B
9.B [题干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共同主题。]
10.D
11.B [李大钊论述的是孔子与宪法的关系,核心观点是反对将孔子入于宪法,直指尊孔复古的逆流。材料不涉及对具体宪法的捍卫,只是强调立法的原则;不涉及是否倡导科学精神;以宪法维护专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皇权思想。]
12.B
13.A [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的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
14.B 15.C 16.C 17.A 18.D 19.C 20.C
21.(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 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先秦儒家对民本思想的理解,挖掘人民与国家、君主的关系。第(2)问要注意王韬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依托材料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政体有差异。第(3)问由材料三中“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即可看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有渊源关系。近代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结合近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22.(1)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局限性: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坚持传统,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2)儒学与西学的双重影响;现实社会的需要;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偏见: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原因:“尊孔复古”逆流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
23.(1)观点:中体西用。实践:洋务运动。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原因: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1)问,张之洞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第(3)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学,其作用是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第(4)问“原因”注意从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