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绍兴三杰"
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殿丞见她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她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迎娶她。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她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书,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她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她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她 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她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她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她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1904年,她赴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
1905年,回国后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7月10日,已知同志起义失败的消息,但她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在绍兴,不幸被捕,被捕后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秋煞人”以对,于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满 江 红
秋 瑾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谨,字璿卿,别号竞雄,东渡日本后改名秋瑾,自称“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晚清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革命豪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秋瑾诗词也多豪放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可谓词品如人品。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这次是第三次来京,她感到北京更加萧条冷落,逃难的人陆续回来,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更加失望。这时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宣传革命的书对她启发很大。婚姻的不如意,也使她渴望挣脱家庭的束缚,像美国、日本的妇女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可以参加社会活动。本词及时作者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诗文互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我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八年的婚姻生活,徒然思念故乡浙江。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很不甘心做女子!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谁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大千世界,莽莽红尘,我秋瑾到哪里才能觅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诗歌赏析
上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交代写作的地点——京华
季节——秋季
“为篱下黄花开遍”,在篱下黄花的点缀下秋天显得更加明净。为特写。
“秋容如拭”化用元朝张野的词句“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为概写。这令人愉悦的景色并没有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心情,为什么?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这个典故来自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人常用“四面楚歌”形容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境。
当时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晚清,恰如四面楚歌的项羽。
用此典故,喻指国破,写出了作者对国势的忧虑。也指自己渴望冲破婚姻家庭的牢笼。
八年风味徒思浙
追思自己的经历。
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强派”“殊未屑”强烈地表达了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言表的爱国之情。
下片: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列”“烈”谐音,通过“身”“心”的对比,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的淋漓尽致,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赏 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
“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表明作者素有济世情怀。
典故
“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因人常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这里的“俗子”既指秋瑾的丈夫王廷钧,也泛指国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人物。
如何理解“俗子”的含义?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典故
青衫湿:
语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贬谪九江郡司马时,在船上听到琵琶女讲述经历,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泪水湿透了身上的青衫。
后人用“司马青衫”“青衫泪”来形容悲伤到极点。
主 旨
本词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的开阔胸怀。
小试牛刀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点明时节,“拭”传神地写出北国秋天明净如洗的特点。
B、“八年风味徒思浙”反思了八年婚姻的“风味”,表达了词人对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写出了词人的豪迈气概。
D、本词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B
留恋
相关评论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相关评论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1958年9月9日,吴玉章为秋瑾烈士题词。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纪念碑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