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6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1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曹 刿 论 战
《左传 》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
之战的背景。
2、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义。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简介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背景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鲁国
齐国(齐襄公
莒jǔ国

长勺
(齐桓公)
小白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
朗读课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13)夫( )战 (14)牺牲玉帛 ( )
guì
jiàn

f ú
biàn

chéng
sháo
zhé
shì
jié
yíng



译读课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军队
攻打
请求拜见
吃肉的人当权者
参与
浅陋,指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
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
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安身
独自享用
听从,服从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虚夸,夸大
实情
遍及,普遍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战则请从。”
使信服
信用
赐福、保佑
诉讼事件
即使
根据
诚,诚实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凭借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诚心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

代曹刿

击鼓进军
大败
驱车追赶
代指齐军
代齐军
车前横木
就,于是
追赶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已经
战胜
缘故
发语词
振作
第二次
充满,士气旺盛
埋伏
兼词,于之,在那里
倒下
推测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攻打、讨伐。
砍伐。
参与。
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狱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虽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诉讼事件。
监狱。
即使
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再次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诚
加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信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虚夸,夸大
增加。
实情
书信。

何以战。
必以分人。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凭,靠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请求
请让我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以
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⑵省略句
再而衰。
⑶倒装句
何以战?
“……也”判断句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请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之时。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彼竭我盈(齐人三鼓)
辙乱旗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深层探究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概括第一层意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1.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
十年春,齐师伐我
2.战争的性质:
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3.曹刿为什么“请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危急时刻,曹刿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4.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体现了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6.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目光短浅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合作交流: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
×

作战的先决条件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
曹刿对庄公作战条件的“两个否定”和“一个肯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上具有远见卓识,他认识到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用:
1.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2.自然过渡到下文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一段段意: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曹刿与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概括第二段意思
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1.哪几句表现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的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2.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和“下视”“登轼而望”等动作,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性格?
性格:从容镇定、谨慎、善于观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
3.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为什么“视”“望”之后才进军?作者并未解释,为什么?
1.为下文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2.由当时紧张的战争态势决定的。
3.更主要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让曹刿于战后“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认为最佳的进军时机是什么?
“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认为最佳的追击时机是什么?
“辙乱旗靡” 之时
鲁国战胜齐国,除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这一先决条件外,在作战时还必须采取什么策略?
必须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战机。
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1.取信于民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远谋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
有那些?
知识抢答: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争文化
淝水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知识抢答:
战争文化
名人言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名人言战
知识抢答:
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保尔 ·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战争文化
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
战争文化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
知识抢答:
关羽,《三国演义》
战争文化
知识抢答:
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
战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