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5 21: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直立生长 B.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螺旋式弯曲生长
2.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3.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说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B.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向右弯曲生长
C.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图中所示的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缺少对照实验
4.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5.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  )
A.使胚芽尖端产生更多的生长素 B.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C.使胚芽尖端的某侧不产生生长素 D.促使植物的胚芽端产生生长素
6.如图实验中,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下列植物的各种感应性运动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
C.捕蝇草遇到昆虫的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
D.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
7.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8.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茎向窗外伸长 B.叶受触碰合拢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9.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向地性
B.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的根系长得很深?”
10.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11.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植物生长无关
C.尖端是感光部位 D.尖端能产生某种能促进生长的物质
12.杨树是一种用材林木,一般采取什么措施使其长得又高又快(  )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都要保留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都要摘除
二、探究题
13.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 1 (克/升) 2×10 2 (克/升) 2×10 3 (克/升) 2×10 4 (克/升) 2×10 5 (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___________(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4.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时,可以使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卷缩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① ② ③ ④
2,4—D溶液浓度 a b c 0
平均株高(cm) 20 29 35 16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①、②、③、④;
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①、②、③组的芹菜幼苗,用_________喷洒④组的芹菜幼苗;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_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15.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请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
(1)植物的向光性与_______分布有关.比较图1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该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部位产生的。
(2)人体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舒张或汗腺分泌多少来维持体温恒定。图2甲、乙中,能表示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16.含羞草的小叶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叶枕对刺激最为敏感,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小叶闭合,叶柄下垂。
(1)含羞草感受刺激作出反应属于植物的________(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含羞草的这种快速反应机理类似于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叶枕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17.一般来说,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效应是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 甚至杀死植物。如图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 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合浓度是__________ mol/L左右。
(2)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由强到弱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生长素由于受到刺激作用分布不均匀,光照使生长素由照光一侧运到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
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每次植株都在小孔向着光源时接受光照,且植株向盒开口的这一侧接受光照,所以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法生长。
故选B。
2.D
【分析】
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作用弱),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强),使植株向光生长,所以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详解】
A.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高;a点和c点生长素浓度相同,故A错误。
B.c点生长素浓度最高,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a点生长素浓度低,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
C.单侧光是外界条件,故C错误。
D.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速度慢,而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因此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的是b点浓度,故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
1.达尔文实验中,一个保留胚芽,一个切除胚芽,变量是胚芽。
2.拜尔的实验是切下尖鞘,分别嫁接到两边,观察生长方向。
3.温特实验是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详解】
A.达尔文的实验可知,存在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而没有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不会弯向光源生长,由此可知,胚芽鞘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故A正确。
B.对比拜尔的实验可知,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故B错误。
C.温特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植物,观察其是否弯曲生长,是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故C正确。
D.温特的实验中只有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组,故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
温特实验能证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从顶端向下运输,运输到下部并能促进下面部分的生长。
【详解】
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共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但是不能证明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详解】
单侧光可以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浓度高长的快,就会向光弯曲。即单侧光能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故选B。
【点睛】
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6.D
【分析】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这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详解】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是受光照的制约,这属于应激性,故A错误。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属于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故B错误。
C.捕蝇草遇机械刺激会产生捕食是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葡萄的卷须会缠绕在上面属于向性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2.观察图片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而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
【详解】
A.由图可知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由该曲线图不能不能看出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没有涉及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问题,在根、芽、茎中都有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
8.B
【分析】
植物的运动方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两种。向性运动:是指外界因素对植物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详解】
A.茎向窗外伸长,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错误。
B.叶受触碰合拢是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故B正确。
C.根向水生长,是植物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茎背地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对于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概念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单一变量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详解】
A.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A错误。
B.图示表示一组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比较科学,B错误。
C.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没有其他因素(例如光照等)的影响,不需录记录幼苗茎的生长方向,C错误。
D.由图示可见:根表现出向水性,沙漠中严重缺水,浅层几乎无水,沙漠植物只有将根系向下伸长到很深才能获得水分,保证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
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灵活答题。
10.D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详解】
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从而表现为向光生长,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睛】
重在植物向光的本质。
11.C
【分析】
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实验的因变量为“幼苗生长方向”,由实验结果可知,尖端有小帽的直立生长,尖端无小帽的弯向光生长,因此可以确定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刺激有关。
【详解】
A.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生长,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但是甲乙对照实验说明的重点不是该结论,A错误。
B.甲乙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弯向光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光刺激有关,即向光性与尖端有关,B错误。
C.实验证明尖端是感光部位,C正确。
D.实验不能证明幼苗的什么部位能够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向光性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在分析实验时,首先确定该对照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确定实验结论。
12.C
【分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
【详解】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会使树木不再长高,侧芽发育成侧枝,A错误。
B.顶芽侧芽均保留,不利于维护顶端优势,下面的一些侧芽会逐渐发育成侧枝,消耗营养,故长高受到影响,B错误。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可以维护顶端优势,使树木长得又高又快,C正确。
D.顶芽和侧芽都摘除,树木不能再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对农作物整枝、打叉或摘心,来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13.对照作用 不利于 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
【分析】
(1)实验中的清水组多为对照作用。
(2)分作表中数据可得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3)根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分析。
【详解】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浓度最大为2×10-1克/升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均为0;
当浓度为2×10-5克/升,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最多;
当生长素的浓度为0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明显降低,
故得出的结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3)实验中生长素的最低浓度为2×10-5克/升,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故得出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这个结论不正确。
14.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等量的蒸馏水 株高 不能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芹菜幼苗平均株高(cm),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芹菜幼苗的时间应相同,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芹菜幼苗平均株高(cm),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2)第三步: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应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 喷洒A、B、C3组芹菜幼苗,用等量的蒸馏水喷洒D组芹菜幼苗。
第四步:实验的因变量是芹菜幼苗平均株高(cm),所以应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株高,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表格中的三种浓度下的幼苗的株高都比对照组高,没有体现抑制作用。
15.生长素 胚芽尖端 乙
【分析】
(1)生长素是由植物生长旺盛部位产生的,例如发育中的种子、嫩叶、根尖、萌发的芽、胚芽鞘尖端等。
(2)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详解】
(1)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比较图中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图2甲,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因此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乙。
【点睛】
解此题要理解生物的特征,生长素的产生,把握皮肤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6.感性 神经元 感受器
【分析】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例如,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合欢、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等等。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在重力影响下向下生长)等等。
【详解】
(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含羞草感受刺激作出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叶枕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区分。
17.10-8 根、芽、茎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
(1)据图分析,促进芽生长最适宜的浓度约为10-8 mol/L,该浓度对芽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对根和茎是抑制生长。
(2)图中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所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