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赤 壁 赋
苏 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余光中说过,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苏东坡到底多有趣呢?
文学,他名列唐宋八大家;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画画,《木石图》
美食,中国菜历史中,66道菜因他而生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与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
元丰三年黄州44岁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自请外调杭州
迁密州
徐 州
湖州
元丰七年汝州
哲宗元年回京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59岁惠州
62岁儋州
逝世常州
苏轼的坎坷仕途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他的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创作背景
介绍乌台诗案情苏轼乌台诗案
大约是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有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这是什么鸟?”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有何区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被贬惠州,后再次遭贬儋州。
关于“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赋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叫作“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关于“赋”
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年号纪年法。(以当时的皇帝年号来纪年)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
③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
任务活动一 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表格
苏子与客
元丰五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
黄州赤壁
月光下的江面及联想历史人物
任务活动二:探究苏轼心情的变化
《赤壁赋》中如何描摹景色的?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文中的“江”“月”有几层含义?完成表格。
文段 “江”“月” 情 因
第1~2段 自然之月
第3段 历史之月
第4段 哲理之月
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描绘月夜游赤壁时的优美风光和舒畅心情。
第二段:由作者“扣舷而歌”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第三段:写客人解释萧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渺小、短暂。
第四段:写作者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文章的思路、手法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小 结
1.通假字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通____,意义____
②举酒属客 ___通___,意义____
③举匏樽以相属 ____通____,意义____
“属”
“嘱”
劝人饮酒
劝
“嘱”
“属”
“冯”
“凭”
乘
文言知识点归纳
2.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②白露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③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一种竞技方式。
白茫茫的水汽。
二十四节气之一。
旷远的样子。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内心所思慕的人。
美貌的人。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
下江陵_____________
顺流而东________________
②名词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
歌颂,朗诵
打鱼砍柴
攻占
向东进军
向南
向西
向东
以……为侣,以……为友
(2)动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
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
使……起舞
使……哭泣
整理
显出白色
渺小得像……
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成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