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2 08: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说课
郑州六十二中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国防与外交
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
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
和外交斗争等问题。因此搞好本课教学具
有重要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应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道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非凡气度。以及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
本节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是;新中国成立,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本课教学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依据是;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学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重点时,采用讨论和小结的方法,教师启发诱导。使学生理解好几个问题;第一,通过自学提纲,理解新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第三,使学生自行理解本目的内涵。在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一子目时,采用的是合作、讨论的方法以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第四,讲述几个周恩来的外交小故事,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总理的形象。
五 教学程序;
课程导入:通过周恩来导入,回顾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史实,得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小结;为了及时巩固所学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总结出最能反映本课内容的几个词语进行简单小结。

知识与能力训练:围绕本课重难点练习,题不在多而在精,注意梯度兼顾多层次学生。
周恩来
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怎样记忆更简单?)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提倡原则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列举至少三件周恩来在外交上的贡献。
新中国外交政策核心:
独立、和平、自主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1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 自主 和平
毛泽东访问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4、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
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
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回答:
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
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会议期间,周总理7天总共只睡了13个小时觉.回到昆明后,一天在院里散步时,总理对我说:“这次出去紧张些,睡觉少些,回来多睡点就补上了.大姐身体不好,不要对她说,免得她担心.这件事一直到总理逝世后的1977年冬天,我才向大姐作了汇报.
————成元功回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2、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 包括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②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