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教学准备】
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导言
1.中国古代海陆观:陆地居中,四周为海洋。
2. 地理大发现:寻找南方大陆。
讲述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观察地球仪和卫星照片
1.地球仪上以什么颜色为主?
2.海陆面积哪个较大?
3.比例各是多少?
教师强调地球其实是个“水球”
引入思辨
思辨:
(1)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星球为“地球”?
(2)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加准确?注意 让学生讲清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通过辩论加深海陆比例认识,增强课堂热烈气氛
分析海陆分布大势
1.海洋有几大块,陆地有几块?
2.东、西半球哪个陆地较大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理解大洲、大陆岛屿概念
1.出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找出大陆、岛屿、半岛异同点;
2.找出大洲大陆的关系:大洲=大陆+附近岛屿
讲述法。培养学生概念叙述的准确性
找出七大洲界线
1.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中和地图册中找出亚欧非三大洲的界线;
2.在世界地图中找到美洲最狭窄处巴拿马运河
注意多读几遍分界线(不必当堂掌握)
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1.出示世界政区图和东西半球图;
2.让学生口述并指图说出七大洲名称
3.按东西半球分别找出七大洲。
4.按南北半球分别找 出七大洲位置;
5.找出兼跨东西半球和兼跨南北半球的大洲;
6.找出赤道经过的大洲;
7.3同学之间按上述问题互相提问。
8.教师抽查,及时总结
读图分析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供的练习“各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教师注意训视、指导
比较七大洲面积
1.看图,得出七大洲大小顺序;
2.出示 七大洲面积比例;
3.口诀总结: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口诀不一定当堂背出。教师串讲、总结。
比较四大洋面积
1.指出四大洋位置;
2.出示四大洋面积比例;
3.指导学生记住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宝藏无限,人类共有”
注意指导学生指出四大洋周围大洲
理解海与洋的区别
1.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
2.结论: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海陆共同构成地球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