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5 09: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 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以下哪个选项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表述是错误的(  )
A.都曾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 B.都采取政教合一的体制
C.都信仰伊斯兰教 D.都曾一度出现经济繁荣
3.有学者指出: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首都迁到巴格达后,哈里发成为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在这一君主政体所强加的秩序与防护下,一种融合了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混合文明,在随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这表明( )
A.阿拉伯文明是中西文明融合的产物 B.阿拉伯文明缺乏本土的文明成就
C.君主哈里发是阿拉伯文明的捍卫者 D.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与文明发展同步
4.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天皇掌握了实权
5.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行查理马特改革 C.进行大化改新 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有人称阿拉伯帝国为《古兰经》和刀剑创造的帝国,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古兰经》使阿拉伯帝国内部灭绝了战争
B.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和军事工业非常发达
C.频繁的战争扩张促成了伊斯兰教的创直
D.帝国的由来除了战争还要有思想禁锢
7.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
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 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 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8.下列关于幕府政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古代日本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B.武士与领主之间是宗族间主从关系
C.属于军事政治统治 D.幕府时代日本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9.日本学习唐制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10.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王朝深受中国分封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11.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实行的统治是( )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统治 D.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12.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深远 B.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13.当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其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始超越奥斯曼帝国。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材料主要表明( )
A.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C.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奥斯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14.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这从侧面说明( )
A.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
15.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土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16.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这说明( )
A.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奥斯曼帝国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 D.苏丹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17.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时( )
A.日本正在进行大化改新 B.中国正处于大唐盛世
C.儒学在东南亚地区流行 D.利玛窦来华传播教义
二、材料题
18.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指出连接亚非欧的通道名称及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观察图一、图二中世界联系通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文是日本德川幕府在1633年发布的一项命令中的某些条文: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
八、外国船所载之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1)上述命令涉及德川幕府哪方面的政策
(2)命令第一、二条规定要达到什么目的
(3)命令第六、八、十四条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
(4)这项命令开始推行的政策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商人的商业贸易。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选C项;没有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B项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制度,被日本效仿,属于“文化出超”,故D项正确;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不属于“文化出超”,故A项错误;新罗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故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根据“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选D项。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由该书的书名可以得知,该书描述的是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拜占庭帝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的,故A项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1.名称:丝绸之路。作用: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总趋势:由相对孤立走向整体发
解析:
19.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2)严格限制日本与外国的交往,以巩固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和日本国的独立地位。
(3)限制海外贸易和打击走私活动。
(4)使日本和世界隔绝,造成了日本的落后,为19世纪中期的被动挨打局面埋下了隐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等信息判断是闭关锁国政策。
第(2)(3)题,第一、二条从内容看主要是限制国内的,第六、八、十四条,主要是针对外国的。
第(4)题回答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