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书写系统”,这“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可用来说明( )
A.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
C.商业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D.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2.罗马帝国初期,皇帝宣称自己受制于法律,法学家也极力宣扬皇权是法律赋予的,但法学家又称“皇帝的意志都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 )
A.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法律权威至高无上
C.罗马帝国实施分权制衡 D.罗马法走向了成熟
3.恩格斯认为:“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据此可知( )
A.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 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C.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 D.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基础
4.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 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 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5.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字母。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时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
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C.征服扩张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6.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
类型 有名契约 无名契约
要式契约 要物契约 诺成契约
内容 要式买卖、现金借贷等 消费借货、使用借贷、寄托、质权等 买卖、租赁、合伙、委托、永租等 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换等
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 )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
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
8.波斯帝国时期,统治者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如“波斯王道”,从爱琴海的港口直达内陆,全长2400多千米,每隔25千米左右就有一个驿站,能够提供马匹。政府还改善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之间已有的道路,在波斯和印度河之间修筑了新的道路。这些道路建设( )
A.旨在侵略埃及、印度等地 B.便利了商业交流
C.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体现了人文关怀
9.下列关于罗马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
②公民组成的军队为其扩张提供了保障
③帝国内部奴隶制比较发达
④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下列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的因素有( )
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设立了祭祀团,他们司掌的制度中包括有关宣战的规则、和平条约的缔结等。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往往是必须遵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反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约定。此项规定( )
A.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 B.维护罗马人对神的尊重
C.将诚信视为神圣的原则 D.体现罗马人的爱国主义
12.下列不属于古代文明和平交流的是( )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C.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
D.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13.古代世界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流,又有武力冲突,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世界越来越不太平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东方征服了西方 D.西方国家逐渐被东方文明同化
14.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B.将希腊文化传到东方
C.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15.亚述帝国利用当时两河流域及西亚其他地区许多国家相继衰落或灭亡的有利条件,先后征服了腓尼基、以色列和巴比伦等,从此亚述神也代替了巴比伦主神马都克而成为最高神,这是征服者的军事权力在宗教思想上的反映。材料说明了亚述帝国( )
A.重视宗教在维护自己统治中的作用 B.通过扩张建立了强大的国家
C.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 D.实现了思想领域里的统一
16.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D.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二、材料题
17.古代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材料二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刻在石柱上的,石柱的上端刻有汉穆拉比王在太阳神夏马西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象征着国王是受命丁”古巴比伦的太阳”,这已经是古代原始宗教思想的映示。《十二铜表法》的第九表是《神圣法》,其中一些法规是按神圣的宗教条规来制定的,以宗教法规来规范民重民案。《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即古巴比伦的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办法,对某些氏族制残余的现实予以认可并在法律上加以规范。《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8条规定:“假如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在这里,可以看到古罗马存在“公共土地”与“私人领地”两种土地占有形式。《汉谟拉比法典》第6条规定:“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则应缴纳300阿司,如奴隶,则为150阿司。”
——摘编自夏祖恩《<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比较论略》
材料二 在对“私犯”的规定中,它彰显出了作为一部“成文法”所具有的进步性: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是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和“死刑”,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对司法执法机制灵活性和审慎性的考虑,是一个开始走向人性与理性的、由“同态复仇”向“罚金和赔偿”的有利过渡;它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开始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责任”,这比只顾“客观责任”的法律要更显合理;它“重视对有关农业的保护”,这对于仍处在农业社会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是必要可行的。从它对“田地”“划界”“奴隶”等事情的规定中可以得知,罗马人对农业以及同农业生活相关的各项事宜是比较关心的,这又一次显示了罗马人“务实”的精神。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材料三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蒙受各种不法侵害的人,可以刑事方式或以民事方式起诉。如果他确实以民事方式起诉,根据已说过的作出估价,将会课加罚金;而如果他以刑事方式起诉,根据承审员的职责,被告被要求非常的罚金。”
——谭建华《略论<罗马民法大全>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十二铜表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材料“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书写系统’”可知,腓尼基人在学习借鉴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书写符号后发明出自己的文字,体现了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古埃及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未说明商业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选择A:据材料“皇帝的意志都具有法律效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的意志和法律的意志合二为一,这说明当时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排除B:法律权威至高无上与材料“皇帝的意志都具有法律效力”不符。排除C:罗马帝国属于专制帝国,没有实行分权制衡。排除D: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问世后,表明罗马法走向了成熟。
3.答案:B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历史解释。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及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英国、美国的法律都深受影响。“商品生产的经济发展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因此,正确选项是B。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货币使用情况,“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中欧之间的交流状况,没有涉及北朝以前的情况,因此无法得出“始于南北朝”的结论。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书 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表述绝对化。
D.题干所给材料中“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表明,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中西之际的贸易交流。
故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位”“在书写希腊词汇时才会用到这些字母”可知,征服扩张在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间文明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故A项表述错误;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故B项错误;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希腊字母早于拉丁字母,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属于对字母文字历史作用的看法,故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爱琴海”“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波斯帝国已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A项错误;道路畅通有利于商业交流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项正确;加强君主专制不能得出,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体现的是罗马遵守与敌方作出的誓言.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此项规定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必须遵守祭祀团作出的与敌方誓言,没有体现罗马人对神的尊重,故B项错误:从材料“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往往是必须遵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反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约定可知此項规定重视诚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人遵守与敌方的誓言.没有体现罗马人爱国.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内容的认识。A项指判罚重在证据,B项指思想自由,而C项体现了其阶级性,是其局限性的体现。D项指谁犯罪谁担责,这些都不是其局限性。
17.答案:(1)征服战争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征服战争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朝代:西汉。当时作用: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速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世影响: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解析:
18.答案:(1)共同点:具有宗教性质;保留氏族制残余;阶级属性鲜明。
(2)特征:具有一定平等性;具有高度灵活性;保护私有财产;带有较强“务实”主义精神。
(3)影响:为传承罗马法做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