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某科研小组,对下图研究区域内行政村的地名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该区域内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研究区内,行政村地名占比最大的是( )
A.以地貌命名(如塬、梁、峁)
B.以水文命名(如沟、湾、畔)
C.以植被命名(如柳、芦、麻)
D.以颜色命名(如红、黑、青)
2.定边县北部分布有大量沙地,却是以水文命名的行政村密集区,原因可能是( )
A.该地地下水丰富,多以泉、井等命名
B.历史上气候变化,使地表水环境发生变化
C.风沙活动影响大,以水命名寓意防灾
D.因移民而新建村,采用原有村名命名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涵盖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特大型城市群。读图,完成3~4题。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捷
C.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4.三个中心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增大
B.大量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D.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小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治理开发模式简图。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水源
D.地形
6.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
A.地下水
B.雾气
C.雨水
D.湖泊水
7.图示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土壤盐碱化
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赛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日赛程,图中黑实线为越野线路。读图,完成8~9题。
8.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西亚阿拉伯沙漠
B.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
9.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在尚有20多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读图,完成10~11题。
10.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腹地狭小,劳动力素质低
11.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煤电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读安徽省相关信息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铜陵是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对该市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地势平坦
C.水运便利
D.气候湿润
13.下列有关该省东部地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量输出劳动力
B.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提供资源和能源
C.加强阜阳、淮北等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
D.缩小农业规模,承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转移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三次产业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对应图中的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5.图示时期内( )
A.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B.第一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C.三次产业均表现出衰退
D.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
2017年山东建设了三条“外电入鲁”新通道。读“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 )
A.常规能源匮乏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酸雨危害严重
D.环境保护压力大
17.“外电入鲁”给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有 ( )
A.社会经济效益上升
B.电力生产成本加大
C.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促进能源结构改善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长度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20.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轻洪水危害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双向流动:一方面,低层次的产业向中国周边更具劳动力、土地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向本国转移。下表示意某年中国与印度各项指标比较,下图为某年中国与印度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21~23题。
国 家 中国 印度
第一产业GDP比重/% 7.90 15.70
第二产业GDP比重/% 40.50 17.20
第三产业GDP比重/% 51.60 67.10
人口/亿人 13.9 13.3
城镇化率/% 57.52 32.80
发电量/万亿瓦时 6 275 1 497
外商投资/亿美元 1 310 399
21.以图中年份数据为参考,与中国相比,印度未来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是( )
A.印度产业结构更合理
B.印度基础设施更完善
C.印度处在人口红利期
D.印度劳动力素质高
22.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出现“产业空洞”
B.减轻中国对外依赖
C.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
D.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
23.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影响,中国今后应( )
A.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
B.加快产业升级,吸引附加值高的产业
C.打造中西部科技园区
D.扩大对外投资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LED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国的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下图)。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24~25题。
24.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 )
A.衬底制备
B.外延片制造
C. LED芯片生产
D.应用产品生产
25.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 ( )
①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 ②福建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 ③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 ④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原本是北京城外的皇家园林。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多大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1962年,我国设立塞罕坝林场。林场兴建之初,种树主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得益于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立体化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塞罕坝林场设立至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近年来,针对各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绿化苗木,塞罕坝林场建设了5 333多万平方米绿化苗木基地,培植1 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位置。
(1)从气候过渡性方面描述塞罕坝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2)指出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4分)
(3)简述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3分)
(4)为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3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地处松嫩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形成了广阔的湿地,素有“百湖之城”的美称,该地还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少有的内流区之一。大庆是大庆油田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然而,近年来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问题,后期采用“注水采油”(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保持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率)方式开采石油。石油资源一般储存在背斜储油构造中。目前,大庆正在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下图示意大庆及周边区域。
(1)分析大庆周边湖泊和沼泽分布广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大庆石油开采对周边湖泊、沼泽等湿地产生的影响。(3分)
(3)说明大庆油田采用“注水采油”方式的原因。(2分)
(4)大庆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变“石油城”为“光伏城”。你是否赞同这一计划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3分)
28.(13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和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比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两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特征。(4分)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
续 表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 为主 较少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级行政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
(3)比较两省级行政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2分)
(4)简述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互协作对两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5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4分)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制鞋业劳动力成本差异。(4分)
参考答案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处,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聚落对水源的依赖性强,以便于生产生活用水,该地水系较为发达,河流较多,因此聚落多沿河分布,以水文命名的概率最大(如沟、湾、畔都与水有关)。第2题,定边县北部分布有大量沙地,河流少,却是以水文命名为主,最可能是历史时期曾经有水,后来气候趋于干旱化,河流断流、湖泊消失。
答案1.B 2.B
解析第3题,据所学知识判断,“长三角”地区资源缺乏,图中“中三角”地区钨、锑、稀土、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矿产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第4题,该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占用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减小;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减小,但其他地区也有生态退耕现象,导致耕地减少,这不是其地位下降的原因;人多地少,休耕土地少,休耕制度的实施,不会导致耕地大量闲置;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小,导致其地位逐渐下降。
答案3.C 4.D
D.森林减少
解析第5题,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因此影响该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6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季风气候区,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第7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5.D 6.C 7.A
解析第8题,该地与西亚阿拉伯沙漠均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干燥信风的影响,气候干旱;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温带沙漠,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而形成;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的形成主要与沿岸寒流有关。故A正确。第9题,荒漠化的发展速度与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②地降水较少,人类开发强度大,以及不合理用水等,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很快。故B正确。
答案8.A 9.B
解析第10题,据材料可知,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尚有20多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说明煤炭资源丰富;鹤岗市以煤炭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导致其走向衰落;读图可知,鹤岗市距离哈尔滨市较近,位置优越,交通较便利;东北腹地广阔,劳动力丰富,且煤炭基地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第11题,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应延长煤炭的产业链;该地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产区,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越条件,故可以打造绿色食品之乡,③④正确。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铜陵矿产资源丰富,靠近长江,水运便利且地势较为平坦。因此城镇化水平高。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因此,气候湿润对该市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第13题,安徽省东部矿产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能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提供资源和能源,B正确;大量输出劳动力,会影响产业转移,A错误;阜阳、淮北等城市在安徽省的北部地区,C错误;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不能缩小种植业规模,D错误。
答案12.D 13.B
解析第14题,我国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大,故①对应第二产业的增长率;第一产业的增长比较平稳,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小,故③对应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则②对应第三产业的增长率。第15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最高,不是生产总值最高,A错误;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一直较小,但总产值不会持续下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下降,不能说明三次产业出现衰退;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最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大。
答案14.C 15.D
解析第16题,“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山东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山东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较轻;山东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外电入鲁”可以减轻环境保护压力。第17题,“外电入鲁”使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将煤炭转化成电力,减小了运输成本,电力生产成本减小;两地利用煤炭燃烧发电,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能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以煤电为主。
答案16.D 17.A
解析第18题,从图中看,甲河为辽河,乙河为松花江。该工程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第19题,从河流的流向看,该工程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该工程主要沿河分布,耕地占用较多;该工程跨纬度5°左右,线路长度550千米左右;该输水线路沿河构筑,所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第20题,该工程从松花江、嫩江向辽河流域调水,哈尔滨为供水区,不会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有利于减轻洪水危害,同时使航运条件变差;该工程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不大。
答案18.B 19.D 20.D
解析第21题,读人口金字塔图可知,印度人口快速增长,未来劳动力数量呈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人口红利;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印度第二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不如中国的合理;印度基础设施没有中国完善,劳动力素质没有中国高。第2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产业转移中国属于产业转出区,原有低端产业迁出,高端制造业创造力又不足,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品由多国合作生产,会加剧中国的对外依赖;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先后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装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生产方面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增速因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可能会放缓。第23题,为了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应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吸引附加值高的产业;应出台人才、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并承接更多处于价值链顶端的产业,而不是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吸引低端产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应以政策为主导建立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应该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对外投资。
答案21.C 22.A 23.B
解析第24题,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是下游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读图可知,下游环节为LED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生产,D正确。衬底制备、外延片制造属于上游环节,技术要求高;LED芯片生产属于中游环节,属于关键零部件生产;上游环节和中游环节产业转移较晚,A、B、C错误。第25题,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下游占据主导地位,①错误;福建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LED应用产品生产,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②正确;福建土地、劳动力价格比台湾低,有利于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③正确;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扩大台湾LED产品的生产规模,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不会减少,④错误。B正确。
答案24.D 25.B
解析26第(1)题,结合塞罕坝的地理位置可知,塞罕坝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第(2)题,人工育林需要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林木外运条件。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条件较差;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第(3)题,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是加强监测;以生态育林为主;通过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第(4)题,塞罕坝进一步发展要贯彻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答案26(1)塞罕坝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气候条件较差;长期破坏植被,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地处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答出4点即可)
(3)加强防火、防虫的监测工作;生态育林为主,减少木材采伐量;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综合利用林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解析27第(1)题,大庆周边湖泊和沼泽分布广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地表水资源、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下渗等方面分析。第(2)题,大庆石油开采对周边湖泊、沼泽等湿地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占用湿地、对地表水的影响、污染湿地、影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大庆采用“注水采油”的原因主要从石油存储与开采的地质条件方面说明。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主要从大庆光照资源条件、工业基础、能源需求、政策等角度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光伏产业前期投资、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大庆建设光伏产业的自然条件以及传统能源利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27(1)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表水资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层,水分下渗量少。
(2)石油开采占用大量湿地,导致湿地面积萎缩;采用“注水采油”方式,减少地表水资源,导致湿地水量减少;石油开采中泄漏的原油对湿地产生污染;湿地面积、水量减少,湿地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3点即可)
(3)石油一般存储于背斜构造之中;石油密度比水小,位于水层上部,向岩层中注水时,水位于背斜下层,受压力石油上升至背斜顶部,便于开采。
(4)赞同。理由:大庆纬度高,夏季光照充足,光伏利用自然条件好;大庆经过多年的石化工业发展,工业基础好,经济水平高;大庆距离消费市场近;我国对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答出3点即可)
(或不赞同。理由:光伏产业发展前期投资量大;光伏发电不稳定;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而大庆周边多沼泽和河流,不利于光伏设施建设;大庆周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开发利用技术较成熟。)(答出3点即可)
解析28第(1)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气候类型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第(2)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天山及昆仑山区,而江苏省风能资源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第(3)题,读图可知,两省级行政区产业比例的差异明显。读图可判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于江苏省,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小于江苏省。第(4)题,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省级行政区相互协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江苏省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通过合作,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江苏省则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
答案28(1)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于江苏省;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江苏省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对江苏省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
解析29第(1)题,读图,工业发展条件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与经验等方面回答。第(2)题,产业转移对承接区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第(3)题,劳动力成本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29(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交通运输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答出4点即可)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答出4点即可)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