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4 22: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20年3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A. B. C. D.
2.为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节约用水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
3.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冬天用煤取暖时开窗通风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使用后的铁锅洗净、擦干放置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换气扇通风
4.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B.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
C.油锅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D.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
C.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8.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煤、石油、天然气、沼气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9.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二、非选择题
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髙的是_____。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中S的化合价为_____。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不污染空气。
(5)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
12.将物质: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⑥二氧化碳、⑦乙醇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4)点燃之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是 。
(5)能用粮食发酵制取的是 。
13.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请另举一例利用此原理的工业生产过程: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安全,燃气公司要求在如图位置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请分析其中的理由: 。
(3)火力发电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某发电厂在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高温下生成亚硫酸钙(C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如图1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该实验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证据是 。
(4)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后(如图2),看到的现象是高蜡烛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楼房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15.利用化学反应2Na+H22NaH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
参考答案
1-10 B B D B C A C B B D
11.(1)CO2 (2)蒸馏 (3)+4 (4)H2O (5) C2H5OH
12.(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⑥ (4)③④⑤ (5)⑦
13.(1)沸点 汽油 液化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2)CH4+2O22H2O+CO2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3)CaO+SO2CaSO3
14.(1)4P+5O2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4)AC
15.解:解:设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x。
2Na + H2 2NaH
46 2
230g x
x=10g
答:230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