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必备知识点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必备知识点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5 15: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春》必备知识点
修辞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课标
新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知识教学的地位,虽然并未罗列语文知识清单,但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的知识系统,落实了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学要点明确清晰。
教材
教师
教师要站在整本教材的高度充分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点面结合,构成一个知识、能力体系。
“语文素养”作为隐性线索被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点,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分布在每篇课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之中。
“部编本”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文教学“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每上一堂课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
语文
素养
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包含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朗读:重音停连
揣摩关键语句
赏析比喻修辞表达效果
⊙修辞知识:比喻
⊙文体知识:抒情散文
⊙文学知识:朱自清、 《春》写作背景
语文知识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01.修辞知识:比喻
认识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深奥、抽象、陌生的事物或情境,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像”“好像” “仿佛”“如同”“……似的”)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构成。
类型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就是”“成为”“变成”等。如: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1)表示比较。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江水的浩大。
★如何判断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2)表示举例。如:“ 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句中用“像”字将方志敏作为例子,意在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下面含有“像”字的句子并不是比喻句。
(3)表示猜测。如:“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表示感激。”句中的“像”字前后不涉及两种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4)表示联想。如:“小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在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这句话中用“像”字引出“小主人”产生的联想。
(5)表示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这句话中用“像”字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典例1.比喻、拟人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典例3.比喻、排比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典例2.引用、比喻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典例4.比喻、拟人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典例展示
运用比喻时,无论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且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比如,我们可以说,小女孩红红的脸蛋像熟透了的苹果。
技法点评
典例展示
中考考向
“课标”在7-9年级“阅读”中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修辞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写作目的也要选取不同的修辞方法,要结合具体语境做出具体的分析。解答修辞类试题,一定要掌握常用的修辞知识。首先,要辨清各种修辞方法,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明确修辞方法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其作用,才能恰当、合理地将其加以运用。
★考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运用” (中考占分1-5分)
【2019·吉林】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柯灵散文》)
C
【解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判断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先要对例句的修辞有个准确判断,例句中,把海水比作矢车菊、水晶,很明显运用的比喻修辞,在下面的选项中,A项是拟人修辞,B项是排比修辞,D项是引用,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真题链接
【2019·湘西州】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能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每个选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而选出答案。A.把树根比作巨蟒、草蛇、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连续用了四个“它……”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B。
B
【2019·泰安】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5分)
  请从“幸福 自信 成长 土壤 感恩 成功”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答案】示例一:幸福是一粒渺小的种子,感恩的心便是土壤,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幸福的大树就会苗壮成长。
  示例二: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自信便是高扬的风帆,将风帆置于小船之上,幸福的小船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5分,三个词语各1分,比喻2分。字数超出扣1分。
真题链接
02.文体知识
0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用,又可将它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01
02
03
04
03.抒情散文
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02.写景散文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传递作者情感。这类散文常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给人带来诗情画意的美感。
04.哲理散文
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性。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的感受,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散文分类
03.文学知识
作者 生卒年 字
原名 号 籍贯
评价
重要经历
作者档案
1
朱自清
1898-1948
佩弦
自华
秋实
江苏扬州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22 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教文写作。
1931年至1932年曾留学英国。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学术研究。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
1948 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代表作品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等等。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等。
作品风格
朱自清早期的诗作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美的憧憬;其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极富真情实感。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教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名家评价
背景资料
2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埋头研究古典文学的阶段,他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