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与运用:扬我国威,天地同心——2021“天宫课堂”素材(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与运用:扬我国威,天地同心——2021“天宫课堂”素材(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4 21: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扬我国威,天地同心
2022中考作文热点素材:
2021“天宫课堂”素材+范文
一 新闻呈现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项目
1.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微重力环境下,由于失重,航天员在舱内飞来飞去,完成各项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宇航员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可以通过利用特制器械进行个性化方案锻炼。
2.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研究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王亚平说“细胞在太空中还是很神奇的,甚至可以看到它的跳动”叶光富说“它们在里面蹦跶着,好像在说‘我们活得好着呢’”
3. 太空转身
叶光富转身的时候,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向右转,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向左转,上下总是拧着的,无法像在地面那样快速转身,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的物理知识。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 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
另一个动作是航天员伸展身体的时候,因为质量分布得离旋转轴比较远,转动惯性比较大,所以角速度就减慢,通俗地说就是转得慢了。而当把四肢收回时,转动惯性小,角速度就会增加,直观感受就是转动速度变快了。
4. 浮力消失实验
乒乓球放到水里以后,不再上浮,而是停在了水中。是因为浮力消失。
陈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项实验所展现的是浮力和重力伴生的现象。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不过地球表面难以让浮力消失,这个试验很难直观地展示出来。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现。
5. 水膜张力实验
在水膜上放折纸,亚平老师和她女儿做的花太空绽放,亚平老师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都能在广袤的太空绽放”
6. 水球光学实验
继续注水,水膜变成水球,开始神奇之旅,是因为微重力下表面张力显神威。透过水球,映现出亚平老师的倒像,中间注入大气泡,又可以得到正倒两个影像。
(陈征介绍称,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了,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7. 泡腾片实验
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
(陈征介绍,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球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可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中的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样子,这个水球也会被气泡撑得更大,就能看到水球一点点膨胀的效果。)
二 适用话题
1. 科技文明 命运与共
2.自强自立 复兴中华
3.航天精神 家国情怀
4.科普教育 激活潜力
5.科学梦想 星辰大海
6.崇尚科学 探索未知
三 航天精神
1.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4.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5.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四 精彩标题
1. 北京明白,感觉良好
2. 植梦天宫, 翱翔苍穹
3. 浩瀚星空, 从这里启程
4.从天宫课堂学航天精神
5. 张开梦想的翅膀,像无穷宇宙出发
6. 天宫课堂不是梦,是精神
7. 叩天宫之门,答千年一问
8. 天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
9. 天宫课堂播撒种子,中华复兴我来接棒
10. 最美的星在天宫
五 金句集锦
1.梦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触摸到——王亚平
(适用话题:梦想 奋斗 青春 价值)
2.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
(适用话题:科学 梦想 奋斗)
3.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王亚平
(适用话题:困难 坚持 青春 风景)
4.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适用话题:理想志向 奋斗拼搏)
5.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但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在我身后,有强大的祖国,站立着13亿多人民。——费俊龙
(适用话题:爱国 自强 )
五 金句集锦
6.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 ——华侨老人
(适用话题:复兴 自强 爱国 )
7.一个人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景海鹏
(适用话题:梦想 坚持 创新)
8.即使攀登充满艰辛,即使没有到达顶点,登山者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刘旺
(适用话题:奋斗 成功 困难 乐观等)
9.是千千万万的航天人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上了太空。——刘伯明
(适用话题:奉献 爱国 科技等)
10.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适用话题:梦想 毅力 奉献 勇气)
六 对接中考
0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句声音清晰、沉着冷静的“北京明白”,让他在神舟十二号网络直播中迅速蹿红。他就是“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高健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九岁那年,看着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内心激动无比,从此播下航天的种子。因为心中有梦,读小学时的高健就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就在家捧着航天科普类书籍看很久,还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梦之不系,从小学到大学,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绝对自律,把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也取得了不俗的学习成绩。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却这样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异禀、智商超高,只是在平日里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的航天之年——“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空间站在轨驻留三个月的“神十二”成功返回地球,“神十三”已载着三位宇航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不断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无数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是几代航天人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体生动的展现。“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作文。此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着眼于具体的航天人代表,“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具体讲述他由航天梦想指引,努力奋斗终于圆梦的故事。材料二展现中国航天成就,聚焦于“航天精神”,指明正是因为“航天精神”的传承,才让我们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航天精神”会激励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由此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围绕“航天精神”审题立意。
考生首先要明确“航天精神”的内涵,如热爱祖国、报效国家,不畏艰难、勇于登攀,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等。然后思考“航天精神”对于我们的启示。
考生写作的重点不能仅仅歌颂航天精神,更应着眼于如何传承航天精神,书写航天精神在我们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也就是着眼于“怎么做”,尤其是作为高三学子,在高考的战场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利用航天精神给自己打气。
材料主题:航天之路 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
【立意】
1.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掌舵人
3.弘扬航天精神,圆梦穹顶之巅
【范文示例】
北京明白,感觉良好
铿锵有力的“北京明白”,隐含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是一位位航天人的无比自信,是航天人在浩瀚星空的探索传承。轻松幽默的“感觉良好”,表达的是太空漫步的骄傲和自豪,是航天强国的宣告和分享,是每个中国人的感觉良好。(点评:开头紧扣标题,揭示其深层意蕴,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天地对话的时代已渐渐拉开帷幕,天宫课堂的开讲将播撒科研的种子。北京明白的是星空更多的奥秘,感觉良好的是中国可以把三尺讲台设在无垠的天空。(点评:进一步阐述,联系材料,结构严谨。)
北京明白,中国更明白,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为之着迷的航天人,“梦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触摸到。”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奋斗在航天战线的前辈,为了奔月问天,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简陋的科研院所到孤寂的试验基地,从荒凉的戈壁沙滩到浩瀚的星辰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祖国的声音传遍世界星际——“北京明白”,北京明白,中国更明白: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的实现要靠无私奉献,无私的奉献能增强自信,无比的自信更激励传承。
翟志刚“感觉良好”,航天三人行“感觉良好”,每个中国人感觉也良好。“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但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在我身后,有强大的祖国,站立着13亿多人民。”走出地球的摇篮,冲破云霄飞向九天,在太空漫步,在天宫开讲,“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这是骄傲,这是自豪,这种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航天奇迹,每个中国人都不自觉挺直了脊梁,昂起了脸庞,迈开了脚步,享受着科技强国的幸福。
“北京明白”是地面的应答,“感觉良好”是天空的回复。天地对话,搭建起地球和星空的纽带,天宫课堂,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叶茂,茁壮成长,使中国走进伟大的新时代.
新时代属于奋斗者,要吃苦、要受累,要经得住压力,要学会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这些我们明白.唯有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和人民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才感觉良好。
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二”返回,“神舟十三”升空……从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谢不畏艰难,勇于问天的航天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您们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33岁的他们,致力于长征五号实验;平均31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28岁的他们,成功研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北京明白”“90后”小伙高健……他们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还坚持把这份精神传达给我们。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作为高三学子,我们不会因为高考路上的风雨而退缩,我们也会秉承航天精神,勇敢追梦!
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0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
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人民日报》点赞,2020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2020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范文示例】
青年精神,中国脊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标题是“青年精神 中国的脊梁”。青年精神是“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青年精神是“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青年精神是“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青年精神是“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青年精神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青年之精神,国之脊梁。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构建时代精神版图,践行和弘扬青年精神责无旁贷。
艰苦奋斗是青年精神的完美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中国自古就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之青年。大禹治水、苏武牧羊等。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是。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往支援。在这些最美逆行有一大批医生护士还未过而立之年。面对突如起来的疫情他们也担心,他们也害怕,但当披上战甲,他们就从一个孩子变成视死如归的战士。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生理极限。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死神赛跑,才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疫情地区的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创造出了中国的抗疫奇迹。
无私奉献是青年精神的深刻演绎。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新时代青年,需用奉献为青春着色。森林救火消防员勇士们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在面对难以扑灭的大火,他们英勇无畏。正是在和平年代他们的默默坚守才使得天更蓝、地更绿,山更清,水更秀;正是他们的奉献,民众才有了岁月静好,闲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得民众的安全感不断上升,幸福感不断提升;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山卫士成了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最美榜样,为中国力量注入了新时代的灵魂。
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最亮底色。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的行为准则,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终身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唯有终身学习才会不断超越自身局限,不断充实自我;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不断沉淀阅历,提升气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作为中国力量的后备军,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把艰苦奋斗刻在心里,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一路高歌奋进做好中国新时代脊梁。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