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教材
壹
1.1教材地位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公元581年到618年,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仅仅37年,但是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启繁荣统一的唐朝。它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它创立的科举制度、开通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为唐朝以及此后历朝历代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说学生
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乐于接受, 但是知识结构还不健全,语言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并且答题不规范。
1.3.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
知识
1.通过对隋炀帝功过的评价,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的分析,培养和提高观察历史地图的能力。
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获取隋朝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和有关大运河的基本知识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隋炀帝的功过进行评价,正确认识大运河的意义和科举制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知道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创举,通过这些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及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1.4.说重点难点
重点
1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度的创建
2
1.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及影响
2.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难点
说教法学法
贰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述法、图文结合法、列表对比法、提问讨论法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呢,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常识性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获取问题结论;通过对笔记的梳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巩固。
教学过程
叁
单击添加文本标题
点击输入您的文本内容
1.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
知识
1.通过对隋炀帝功过的评价,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的分析,培养和提高观察历史地图的能力。
能力
重点
1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度的创建
2
1.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及影响
2.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难点
1.隋朝的统一
指引学生自己到书本寻找隋朝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所在地。并且联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加以说明隋朝统一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国家统一的重建。
3.开创科举制度
点击添加文字模板
2.开通大运河
通过《隋朝大运河图》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通过让学生自主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并标注出几个重要位置(三点,四段,五线),使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中突破本节课的一大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3.开创科举制度
点击添加文字模板
3.开创科举制度
点击添加文字模板
3.开创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用官方法 影响
九品中正制度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 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
科举制度 学识高低 按才学门第授官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4.隋朝的灭亡
通过对隋炀帝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的介绍,引导学生得出隋朝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而亡;
通过对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的赏析,让学生讨论回答隋炀帝的功过。并由此引导学生如何来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
5.达标检测
1.隋朝建立的时间:公元___年 人物:______. 都城:_______.
公元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为加强___,巩固_____.
规模:以___为中心,北达 ___,南至____. 作用:大大促进____的交流
3.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巡游江都
C.巩固统治 D.搜刮各地财赋
4.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作用(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方的边防
肆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教学思路层次明确,脉络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较有效的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
但是或许学生太过于拘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学生讨论和回答的时间略仓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