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把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汽油 B.蔗糖 C.冰块 D.泥土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3.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作溶质,水作溶剂
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5.若将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设均未有晶体析出)(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将溶液倒出一半
C.将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
D.将溶剂的质量减少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6.通常状况下,下列方法中不能够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 )
A.溶解时不断搅拌
B.减少水的用量
C.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D.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7.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关于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9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
B.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
C.180g水中含有20g氯化钠
D.100m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
8.如图,向盛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某固体,U型管内的液面发生的现象为A处升高,B处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溶于水吸热,可能是NaOH
B.该物质溶于水吸热,可能是NH4NO3
C.该物质溶于水放热,可能是NaOH
D.该物质溶于水放热,可能是NaCl
9.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13.3 20.9 32.0 45.8 64.0 85.5 110.0 138.0 169.0 202.0 246.0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16:41
C.将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一定有214g晶体析出
D.4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2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10.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 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2分)
11.(12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凉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用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
(4)20℃时,34g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_____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最后一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5)煮汤时,用汤勺取出一些品尝就可知整锅汤的加盐量是否恰当,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2.(4分)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3.(4分)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t℃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以上四份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填序号)。
(2)该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份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填“A”或“B”)
14.(12分)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为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
④t3℃时,将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用“A、B、C”和“>、<、一”表示)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2分)
15.(10分)实验室按如图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蔗糖的质量为________
(2)用规格为_____________(填“50”“1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______mL蒸馏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g/cm3)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
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
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16.(12分)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 合过程。
(2)通常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图②所示的实验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5℃。
【实验结论】
(1)图①所示实验中,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温度 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②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拓展实验】按照图③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____Q放(填“>”“<”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 Q吸与Q放的大小关系刚好与前者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_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②所示实验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观察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观察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6分)
17.(8分)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量取所需的水需选用_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将配制好的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全部用来在农业上选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8.(8分)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B
2.A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1)溶解 (2)温度 (3)蒸发结晶 (4)34 25.4%
(5)溶液具有均一性
12.(1)碘 汽油
(2)①烧杯底部颜色深②甲
13.(1)丙、丁 (2)30g (3)丙=丁>乙>甲 (4)A
14.(1)煮沸 (2)吸附 (3)①t2②降温结晶③C④B=C>A
15.(1 )22 (2)100 78 (3)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D
16.【实验结论】(1)降低(2)升高
【拓展实验】低于
【反思交流】 (1)< =
(2)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17.2 48.0 50 加入7.1g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18.:(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