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 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战前人们是怎么看待战争的?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一战的背景
(1)世界形势动荡
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1914年)
一战前欧洲地图(漫画)
【情境探究】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2)列强矛盾激化
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两大集团形成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2.一战的爆发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时间
战线及交战双方
战争阶段及重大战役(事件)
1914.8-1918.11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美国、中国参战,同盟国战败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条战线
2.战争进程
(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5)后期战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情境探究】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图一、图二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图一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二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2.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国际联盟
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
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
4.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情境探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
主要内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1.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
景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
B
2.“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
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
”以上描述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A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B
4.“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
治秩序,是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这里的“它”
指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A
5.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
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华约 D.北约
A
6.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