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15 09: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反应了哪一个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2.下列现象中描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在北极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它们生活环境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棵树木 B.一枝枝条 C.一块草地 D.一片云彩
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绿色植物 B.植食性动物 C.分解者 D.肉食性动物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海洋中的植物分层分布”这两种现象分别说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温度 B.空气 水分 C.温度 阳光 D.水分 阳光
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高原鼠兔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条
B.有毒物质在该食物网中高原鼠兔的体内积累最多
C.鹰的数量减少对高原鼠兔没有影响
D.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9.去湿地公园踏青游玩,会看到许多美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蚂蚱也是绿色的——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盛开的桃花,有粉色的,有白色的——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10.下列关于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环境对生物的生活影响不大
C.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D.环境可以制约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11.年 月 日“月宫 ”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志愿者所需要的氧气、水、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是(  )
A.蔬菜→黄粉虫→人 B.氧气→黄粉虫→蔬菜→人
C.食物 → 黄粉虫 蔬菜 人 D.水→蔬菜 → 黄粉虫 → 人
12.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种类很多 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C.沙漠也属于某些生物的栖息地 D.生物圈以外也存在生物的栖息地
1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14.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岩石圈的底部 D.水圈的大部
16.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扮演的角色是(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17.在一个由草地、鹿和狼等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将狼捕光,鹿的数量将会( )
A.持续缓慢上升 B.持续迅速上升
C.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1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的适应环境
B.环境永远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C.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
D.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19.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荒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C.林中的枯叶蝶长得像一片落叶 D.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深色桦尺蠖较多
二、填空题
20.当手指触碰到含羞草的叶片时、叶片就会立即合拢并下垂,属于生物特征中的________现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属于生物特征中的________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蚯蚓能够________;________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等。
21.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_______。
22.____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具有“_____________”之称。
23.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4.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食……在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态因素有A_________因素和B_______因素。前者包括A______等,后者包括B________等(各举两例)。
2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包括____的下层、整个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层。厚度约为20千米。其中,我们人类的“立足点”是岩石圈。生物圈是最大的______。
2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鲸鱼、鲨鱼、海豚等生物生存在________生态系统。
2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和_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
28.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请对本实验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订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______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施计划:按照上述方案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4 3 3 2 2 1 1 0 0 0
阴暗 6 7 7 8 8 9 9 10 10 10
(4)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同学还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并设计如下三个实验装置(乙装置上的遮光物透气)。你认为______实验装置最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对上述数据进行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和交流:
①该实验中将纸盒一半遮光,另一半透光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光照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试举一例)。
③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实验用的鼠妇 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30.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能。
(3)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4)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为了杀虫,将大量农药DDT喷洒在植物上,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部分和______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草食动物_______,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比肉食动物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本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_______。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
(5)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
参考答案
1.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原因是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C正确。
故选C。
2.A【分析】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详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B.荒漠中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C.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的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D.在北极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可以保温,是对北极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4.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5.C【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A.一棵树木,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一枝枝条,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植物体的一部分的,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一块草地,既包括了此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正确。D.一片云彩只包括了环境中的一部分,没有环境的其它部分如阳光,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6.A【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详解】A.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当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还为生物圈里面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故A符合题意。
B.植物性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故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C不符合题意。
D.肉食性动物属于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植物食性动物为食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光照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影响海洋中的植物分层分布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故选C
8.D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4 条,分别是:①草→昆虫→鼬→鹰②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③草→高原鼠兔→鼬→鹰④草→高原鼠兔→鹰,错误。
B.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鹰,错误。
C.鹰的数量减少,短期内高原鼠兔因天敌减少而增加,错误。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正确。
故选D。
9.B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蚂蚱也是绿色的,是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A正确。
B.岸边的柳树发出新芽,长出新叶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B错误。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C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详解】环境影响生物,如南橘北枳等;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生活在荒漠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等;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等。因此环境可以制约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生物可以适应并影响环境,故环境对生物的生活影响不大说法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在此生态系统中,“志愿者所需要的氧气、水、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因此,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蔬菜→黄粉虫→人。
故选A。
12.D
【分析】栖息地是指物理和生物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光线、湿度、筑巢地点等,所有这些因素一起构成适宜于动物居住的某一特殊场所。它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各种动物按照自己喜爱的环境条件来选择栖息地。
【详解】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人类等生物的家园。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叫栖息地,柄息地的种类有很多,如草原、沙漠、农田、森林等,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B错误。
C.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50米的范围内,C正确。
D.生物圈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是指在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是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16.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于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人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详解】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鹿→狼的食物链,如果将狼捕光,狼的数量减少,会导致鹿的数量迅速上升;鹿以草为食,从而导致草的数量下降,草的生长繁殖需要时间,很难在很短时间恢复,因此鹿的数量会因草的数量下降而急剧下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A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A.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的适应环境,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A正确。
B.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不会永远有利于所以生物的生存,生物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因为生物反过来也会适应环境,C错误。
D.影响花开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光、温度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是受光照不同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19.B
【分析】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旦离开生活的环境就无法生存。
【详解】A.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林中的枯叶蝶长得像一片落叶,不易被敌害发现,是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D.工业城市中的深色桦尺蠖较多,工业城市中环境污染严重,深色桦尺蠖只有颜色深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被敌害发现,是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处理有机垃圾,净化环境;提高土壤肥力等 绿色植物(森林生态系统等)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叶片合拢,是生物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应激性,体现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蚯蚓以枯叶、朽根和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排出的粪便又是植物生长的最好有机肥料,所以,蚯蚓可以处理有机垃圾,净化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21.多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22.沼泽 地球的肾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23.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24.非生物 生物 太阳、水分 蝗虫、三化螟等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详解】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蝗虫、三化螟、青蛙等,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等。
25.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详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6.生物圈 海洋
【详解】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鲸鱼、鲨鱼、海豚等生物生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27.种类、数量 所占的比例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28.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不透光的纸板 光照 对照 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乙 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鼠妇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 回归自然环境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无影响。
(2)制定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对照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明亮环境中平均鼠妇约为2个,黑暗环境平均为8个,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土壤湿度),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可知,乙实验装置最合理,理由是甲、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都在光下会影响鼠妇的活动;乙、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变量不唯一。
(6)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适宜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29.
(1)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取平均值
(3) 形成对照 土壤湿度(答案合理即可) 把鼠妇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1)由题干信息“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可知,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多次计算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将纸盒一半遮光,另一半透光,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除光照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湿度等。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30.
(1)非生物部分
(2)太阳
(3)5
(4)草→鼠→蛇→鹰
(5)鹰
【分析】图中:草是生产者,鼠、兔、蛇、狐、鹰都是消费者。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图中草是生产者,鼠、兔、蛇、狐、鹰都是消费者,所以图中还缺少生态系统中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此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4)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体内有毒物质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31.
(1) 非生物 分解
(2) 多 多
(3) 吃与被吃 食物链 5 食物网
(4)草→鼠→蛇→鹰
(5)先增多再减少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狐;草→鼠→狐;草→兔→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
(4)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5)如果大量捕食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鹰由于食物兔和鼠数量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