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答案
题透析本题以墨子的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惟物史观、时空观念、历
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点拔材料显
思想家要求君主向下层人民开放政权,人民
君主统一思想,这是墨家的“尚
思想
理和政令统一,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
民平等,A项错
D两项材料
体现,排除
答案
贾在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学科素养的考查
点拨材料显示,陆贾向汉
治理国家应推行无为而治,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用宽松的手段治
天下,这顺应了汉初社会经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汉初年大体上沿袭了秦
德相辅”说法错误,排除
题透析本題以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使用减少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科素养的考查
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没落,这是商
三项与材
4.答案
以《封氏闻
背景材料,考查唐代的社会状况,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唐代后期饮茶之风
到北方中原地区的
和数量都很可观。这说明
唐代后期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使地区
联系得到加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
题,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市场的空间限制问題,排除C项
题以宋初对地方长官的限制为背景材料,考查宋代政治制度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宋初,含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任期短暂,且受通判监督,以此加
央对诸州的控
项
B、C两项夸大了这
的影响,排除;材料表明,北宋
度设计采用分化事权原则
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D项错误。
案
命题透析本题以明代江南农村的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人身依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背景是明代江南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农村雇佣劳动现象逐渐普遍
从而引发人身依附关系的
确。A项中的“普及”表述过于夸大,排除;当时
雇工现象的
现,并未改变地主的土地所有权,B项错误;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案
题透析本题以明淸的宗族为背景材料,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和
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路点拨材料表明,明清
并参与社会基
大
宗族的影响,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基层凝聚力增
经济基础
环境有
宗族确立的,D项错误
案
题透析本
斗,考查鴉片战后
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铎、家囯情怀学科素养的考
点拨材料中的“上奏美利坚立国大概情形”“查阅《万国地理图》”表明,清政府出于抵抗外来侵略的需
切需要
界真实面貌,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思想主要是主
方军事,A项材料并
提及,排除;明末清初,西学已开始输
项错误;当时清政府华夷秩序的观念仍旧浓
材料,考查
在考
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
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科
养的考查
无势日益
材
料没有体现,排除;轮船航运的优势日益
并不意味着天津的江海运输已被列强控霈
能表明列强在天
津逐步确立了贸易优势,B、C两项错
答案
命题透析本题以清末留学为背景材料
清末新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承
的
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囯情怀学科素养的考
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年,清政府推行新政需要大量新式
此大力提倡与鼓励出国留学
鼓励各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即已开始推行,A项错误;B项中的“成为社
除;D项无法解释材
命题透析本题
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为背景材料,考查民族资
业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能力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查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相比一战战前,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出现高潮,民族资本主义
迅速发展,B项正确。无法判断材料中的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A项错
国初
状
趋恶化,但资本
经济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
司步发展”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
社会影响问题,D项错误
答案
为背景材料,考查五四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息、调动
知识的能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
学科素养的考查2021-2022
历史
考生注意
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題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要求君主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并要求“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
之”,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主张君民平等
B.强调社会管理政令
C推崇克己复礼
D.力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
2陆贾在为汉高祖撰写的《新语》中写道:“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
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夜
吠,鸟不夜鸣。”这说明陆贾的主张
A.强调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B顺应了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的现实
C反对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
D.
反思了秦朝推行刑德相辅的教训
3魏晋南北朝时商业交换中货币的使用不断减少,谷帛在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中的地位日益增高。这
变化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重视
C商业经济发展日趋衰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
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
A.政府对商业管理日益松弛
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
C市场空间限制逐渐被突破
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5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
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6明代江南农村一些经营地主大量使用雇工。雇工分长工和短工两种,无产小民投雇富家力田者谓之长
工”,长工一般是“计岁受值”,只受雇一二个月者称短工。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农村雇佣劳动得到普及
农村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C.人身依附关系趋向松弛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
明中期以后,只有品官才可建立家庙的限定被打破,民间修祠兴盛起来。如康、乾时李绂谈到家乡江西的
情况时说:“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宗必有谱”。乾隆年间,珠江三角洲的宗族往往成为征收赋税的单位。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宗族渐成社会基层组织形
B.宗族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C.基层社会的凝聚力不断增
D.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1842年,耆英任两广总督期间专折上奏美利坚立国大概情形,并将基本情况大体上说清楚了。他还奉道
光帝之命,查阅《万国地理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意识到师夷长技刻不容缓
推动西学开始输人中国
C.摒弃了传统华夷秩序观念
D.试图了解世界真实面貌
表1
轮船
年份
船数
45248
33328
1870
143
表1为1866-1870年天津帆船轮船在江海运输地位的变化表。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清政府反对天津发展传统航运业
B.天津的江海运输已被列强控制
C列强在天津逐步确立了贸易优势
D.天津发展新式航运业发展迅速
10.20世纪初年湖南留日学生发表《劝湘人留学书》道:“现在沿海苏浙粤东诸省,游学之盛至于父遣其
子,兄勉其弟,航东负笈络绎不绝。”清末留学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教育开始推行的刺激
B.近代教育成为社会共
C.清末新政改革的时代要求
D.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张
11据统计,1895-1913年全国新建厂矿为583家平均每年约30家投资总额为12亿多元,平均每年为
633万多元。1914-1919年全国新建厂矿就达379家,平均每年为63家;投资总额为8580万元,平均
每年为1430万元。这一变化说明
A.民国政府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C.民国初年政治经济同步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影响广泛
12图1为时人对五四运动的评述。这一评述反映出五四运动
此次中国委员既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国民全体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丁
漠然视之乎 我国或因中国问題而陷入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
巴黎和会日本代表牧野伸显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