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图是一张手绘地图,描绘的是20世纪40年代的某次重要战役,该战役()
EE ITIME
雪
共圆知
意
长邮
满
本。索卷
A.苏联是中美两国共同的敌人
B.美国媒体歪曲事实
C.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D.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12、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
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
文的”式取消这一做法。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000个
B.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就币
A.城乡区域差别逐步消失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正中
D.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13、罗马平民在早期共和国时期是没有充分权利的二等公民,但他们却是罗马军队的主力。每
前六,
当军事危急时刻,平民利用自己在罗马军队中的重要地位展开非暴力的拒绝服从行动,迫使
A.消灭关东军收复全东北
B.揭开解放战争反攻序幕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
D.奠定了解放东北的基础
8分,贵族废除歧视平民的苛法。这一现象表明()
10、1956年10月,国家曾经开放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城乡流通,提高人们生产
A.罗马民主政体建立
出B,罗马实现了公民平等
积极性,但也造成欺诈、投机倒把等不良现象,甚至引起民众要求退社,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又要
C.平民权利意识增强
D.贵族特权被彻底废除
泛滥,于1958年取消自由市场。这说明当时(,由
14、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79-1516
A.自由市场制度不适应中国国情B.尚不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人不:束
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
正
C.民众对社会主义存在不满情绪D.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不够彻底
知完世人中请A
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11、下图是1951年6月18日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
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贫朱业
来。下面的小字: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据此可知(
会不
曾人,8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
D.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
自积。换港,草,文设,白就,二出,的
→15、16世纪时,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
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西班牙的工资仅略落后
)即秀变一发。”景自,
于剧增的物价,而欧洲其他地区的工资则控制的很低。这一现象()
共会比区学西向,8
意进,A
A.成就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
孩向立板由录关长中0
题意测另、3
计.削弱了西班牙的国际竞争力
C.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进程B.推动了商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2022届高三12月份月考历史·第2页(共4页)】所以答案选 D 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排除 A 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
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略反攻序幕,排除 B 项;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排除 C项。
1、解析:材料反映了红山文化的玉器有了礼器的特点,说明社会等级观念逐步形成,但问题问
10、解析:材料反映出国家把自由市场带来的弊端当成资本主义的复辟,说明当时对什么是社
的是“从根本上反映了”,等级观念的出现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 项;C 项是材料
会主义缺乏真正的认识,故选 B项;自由市场的弊端不代表不适应中国国情,排除 A 项;民众
的现象,排除;阶级社会的开端是夏朝,排除 B项;神权政治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项。
要求退社不代表对社会主义不满,排除 C项;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解析:材料反映了战国后期各派思想交融的局面,折射出政治逐渐走向一统的趋势,故答案
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既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说明美国不
选 C 项;思想活跃是体现各家思想异彩纷呈的局面,与材料中思想融合趋势不相符,排除 A 项;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是把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当成中国的代表,所以答案选 C项;A、B、
B项错在趋同;诸侯争霸与思想融合不符,排除 D 项。
D 都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
3、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商品交易中,货币功能萎缩,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当时的政局动荡影响了
12、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粮油从计划供应转向市场供应,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故答案选 D 项;曹魏时期北方是统一的,排除 A 项;货币使用与手工业发展无
物资不断丰富的结果,故答案选 D 项;C 项是这一变化的现象,不是主要原因;A、B 两项与材
关,排除 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 C项。
料无关,排除。
4、解析:材料的募兵政策造成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加重政府财政负担,造成统治危机,故答案
13、解析:材料反映平民利用自己的军事地位维护自身的权益,体现了权利意识的增强,所以
选 C 项;保障了国家长期安定,说法太过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A项;募兵政策虽然增加
答案选 C项;罗马是贵族政体,排除 A 项;贵族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不代表实现了公民平等,
了军队数量,但战斗力低下,造成冗兵局面,排除 B项;材料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 D 项。
排除 B 项;D项错在彻底废除。
5、解析:古代开凿大运河主要是满足政治中心对南方财富的需要,所以隋朝大运河有向西的大
14、解析:15、16 世纪欧洲君主权力的增强在当时有利于结束割据,打击教会势力,客观上有
拐弯连接洛阳,但元朝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不再需要向西拐弯,所以图 1 到图 2 运河路线截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故答案选 D项,排除 C 项;17、18 世纪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发
弯取直,答案选 B 项,经济重心南移和海上贸易发展与路线变迁无关,排除 A、C两项;隋朝和
展,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排除 A、B 两项。
元朝都是统一的国家,排除 D项。
1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财富的大量涌入,造成西班牙的工资比欧洲其他地区工资高,这就使
6、解析:材料中六部地位的提高与明太祖废相有关,所以答案选 B项;内阁制和科举制的发展
西班牙的商品比较昂贵,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故答案选 D 项;材料现象与西班牙成为
与材料无关,排除 A、C 两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 C 项。
海上霸主无关,排除 A项;材料现象是商业革命造成的结果,排除 B项;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解析: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阻碍了中国与世界接轨,故答案选 A 项;天朝
16、解析:从时间判断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工业生产的发展得益于技术革命,故①正
观念并未能阻止列强侵华,也不可能维护清王朝的优势地位,只会造成中国落后,故排除 B、D
确,伴随工业上升人们的实际工资指数也在上升,故②正确,贫富差距拉大无从体现,故③错
两项;传统华夷观念会影响中国对外交往,但与贸易入超无关,排除 C项。
误,④依赖不对,经济发展主要易拉技术革新,所以答案选 A 项。
8、解析:材料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众由排外转向媚外,说明外来征服使民族抵抗意识逐渐弱化,
17、答案:(1)从重视门第到重视科举及第;财富在婚姻关系中影响增强;贞节观念逐渐增强。
亟待新的民族觉醒,故答案选 C 项;A项错在丧失殆尽,排除;B 项不是材料主旨,且社会共识
(每点 2分,共 6分)
过于绝对,排除 B 项;中外关系与材料变化无关,排除 D项。
(2)门阀士族衰落;科举制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影响。(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9、解析:从地图地点来看作战地点是在东北,红色区域的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编
得 6分)
制,蓝色区域标示“东北剿总”,说明是国民党的控制区域,从而判断是辽沈战役前夕的作战形
解析:第一问,材料“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
势图,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国民党被孤立在几个大城市,为解放东北奠定了基础,
千余缗”,还有节烈妇女对照表格,可以得出从重视门第到重视科举及第;财富在婚姻关系中影
响增强;贞节观念逐渐增强等变化。 民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1775 年莱克星顿双方交火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第二问,“从重视门第到重视科举及第”反映了门阀士族衰落和科举制的发展;“财富在婚姻关 1776 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1781 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系中影响增强”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贞节观念逐渐增强”,与理学提倡纲常伦理有关。 独立战争宣告结束。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人民
18、答案:(1)结果:从打开中国市场到撤离中国市场(2 分)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国大革命和
原因: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从友好走向对立),公司的营销方式创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拉美独立运动产生积极影响。(12 分)
(一边倒)(6 分) 示例二:补写:马克思主义
(2)条件:中美关系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逐步展开(任意 2 点得 4 分) 阐述: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也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工业
影响:加深两国经济联系,促进中美政治、文化交流(4分)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日益严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解析:(1)结果:从材料来看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打开市场到撤离中国大陆;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诸多问题,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空
原因:打开市场从材料中可以体现营销方式的创新,悬赏改名字,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时期 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结合当时工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在
中美关系比较密切;撤离中国大陆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中美关系恶化。 1848 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
(2)有利条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运动高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巨变。(12 分)
开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解析:通过审题把握好章节结构的主题和时间顺序,主题是欧美政治革命,依据时间顺序,在
影响:可口可乐本身属于两国经济联系加强的表现,材料中“根据协议,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间的空白处应该是美国革命,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并行的社会政治
的第一家装瓶厂,由中方提供厂房,可口可乐赠送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可以体现;材料中“1996 思潮应该是社会主义。对历史事件的阐述主要从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的展览”可以
反映文化交流的体现,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关系也受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
19、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增强;儒家思想促进
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启蒙运动兴起,打击基督教的神权思想(任
意 3 点得 6分)
(2)认识:儒家思想崇尚 “世俗”和“理性”,对于打击教会神学思想提供理论武器;但儒家
思想也有压制人性,维护专制统治的一面;伏尔泰的推崇是迎合时代需要的一种选择,而非儒
学的全面评价。(6 分)
解析:第一问原因,材料中““ 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 伏尔泰对
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等方面进行概括,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
第二问认识,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法国的时代背景和伏尔泰的阶级立场
分析其推崇儒学是一种需要。
20、示例一:补写: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阐述:18 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英国的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