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5 12:11:4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下
、大学长,式出多条
32022届高三12月份月考试卷,,
梁晓声具有深厚扎实的平民意识,但又绝不仅仅是平民意识。在国家逐步走向现代化、民
族迈上复兴征途的宏大时代背景下,梁晓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人世间》里,形象而
非贔艺术地表达了只有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才能彻底改变平民百姓人生命运的道理。普通百姓对
半功了与,如喜
语文
美好生活的人生向往,要靠知识和能力、正直和道义、友善和互助、责任和担当、奋斗和努力
意国女参,世
等量本试题卷共4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自
的来得以实现。这是梁晓声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的应有之义。”,面数要类
注意事项:
那么,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应该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
且美,黄国自,8
上无效。
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
小2,斜白,,点斜人工由,口口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当
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
的天是个想大芬
现代文阅读(35分)
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
导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小排大
挥。我们从《人世间》中不难看到,当生活中的矛盾处在不可调解之时,总有一种正直的友善
表平二
的力量,内在地驱策着生活向前推进。而矛盾的调和与解决,又往往得助于梁晓声价值取向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苏体。米
牵引。以周志刚为例,当他得知小儿子周秉坤与经历复杂的郑娟相爱时,愤怒至极。他了解到
材料一:,的斜变
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他出生八天后,新中国宣告成立,说梁晓声是“共和国作家”,名副其
郑娟的付出之后,帮小儿子整理行李,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
思不报,那是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
实。梁晓声的人生命运,天然地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是亲历者,70多年的风风雨雨
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
他都经历过,而且都对他的人生发生过影响;他是见证者,国家和人民是怎么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
。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
的,他有发言权,也有说服力。他一直在与时代同行,中国社会发生的新的变化吸引他去关注,去
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粱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
思考,他也未曾懈怠过。他从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角度,秉持着社会良知和责任,用他擅长的方式
撑作用。坐一,率主图连
人个一常常,
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他从来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冰单訊其,古(摘编自李师东《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人生使命
的事各的平五,是颜族
就平常材料二:,主部等的部民美大(天系古自的适已的长
一梁晓声对这个时代充满感情,是时代的发展进步推举着他,让他不断获得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和
老文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言小来世味列林菜件头是卦,部款长南,带
视野,更新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他说他的写作,是在做一个时代书记员的工作。他进入这个时代,
五十岁以后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具民苏泳谦,苏斜长阶
观察这个时代,思考这个时代,这种执着和认真,莫定了梁晓声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人世间》六十岁以后,我自己对自己给出了回答—不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风格尽可迥异,但宗
是梁晓声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思想储备的一次全方位的调动。《人世间》无疑代表了梁晓声的T旨却只有两点一既要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要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
现实主义高度。一
年,平算个并全找,指去头学走
人类还是要进化的
作为一位作家,梁晓声的底层生活遭遇,本能地驱策着他去关注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人类进化的大方向只能是继续向好人性进化的方向
中圣来里息△
对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给予深深的怜惜和同情。所有这些,都能从《人世间》中找到梁晓声诚
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其实始终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质特征。舍此意义,文学与
恳的表述。与此同时,梁哓声在《人世间》里,更写到了普通百姓在生活重压下的自尊自爱、自立
人类的关系便无足轻重,并且就会在面对“意义”二字时陷于大困惑。,如小工
自强,他们的抱团取暖、手足相助,他们的善良正直、乐观坦荡,他们对情义的看重、对命运的抗
(摘编自梁晓声《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关于<人世间>的补白》)
争,以及他们为改变生存处境所付出的努力
了E库南去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土面民空下()
当生活得到一定的改观,潜沉在底层社会中的狭隘、自私就会自自然然地显露出来。《人世间》写FB.作者认为潜沉在底层社会中的狭隘、自私迟早会自然显露出来,曹德宝即为例子章
而且,在《人世间》里,梁晓声笔下的平民,并不是笼统或绝对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体。
A.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所以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本能地成了时代的记录员。菜音味
到,和周秉昆一同长大、一路相互照应的曹德宝,因为自己没能得到一套更好的房子,不惜实名举C.生活中的梁晓声具有执着和认真的品质,此品质奠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米
报秉公办事的副市长周秉义。梁晓声对这种刁民行为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小说里的一个细节,是这
D.小说《人世间》既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更有对他们自尊自爱等优秀品质的推崇。人
样处理的:周秉昆和曹德宝不经意间相遇了,后者低下头,一晃而过。梁晓声不是靠说教,而是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面
不,数个条(求)
当事人自己的羞愧和无地自容,来体现作为社会人应有的是非好恶之心。感,上
A.如果我们想了解作家梁晓声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思想储备,《人世间》无疑是一个很
部,金
好的窗口。
共只其同,并部平3能的
【2022届高三12月份月考试卷语汶·第1页(共4页)】绝密 启用前
2022 届高三 12 月份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1.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解析】A 项强加因果,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这只是他成为时代记录员的条件之一;B 项断章取义,这
个说法在原文中是有条件的,即“当生活得到一定的改观”;C 项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执着和认
真”是就梁晓声的作家身份而言的,即“他进入这个时代,观察这个时代,思考这个时代”,并未涉及“生
活中的梁晓声”。
2.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解析】由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原文的陈述对象是“梁晓声”,而非“优秀作家”,C 项扩大了范围。
3.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解析】“好人文化观”的内涵包括正直善良、情义担当以及“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
等。A 项表现了在困境之中的互帮互助;B 项单纯表现青年男女爱情之美好;C 项单纯表现欢迎友人到来
的狂欢;D 项表现个人的及时行乐意识,相比较而言,A 项作为“好人文化观”的例证最为合适。
4.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体现了梁晓声甘做时代书记员的良知和责任;②拥有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③
形象地表述了“好人文化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5.①材料一指出这个说法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进而论述《人世间》以“好人文化观”为
支撑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②材料二用这个说法既回答了文学的意义究竟何在的问题,又指出这个说法
其实始终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质特征。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6.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析】“稻花却是个配角”的说法不准确,无论从小说标题的指向、着墨的丰俭、形象的丰富程度、对
主题揭示的作用,“稻花”其人均堪称小说的主人公,至于她的言行对水生形象的衬托作用,这与其是否
是主人公并不冲突,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互为衬托。)
7.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析】B 项中“将小说的情节迅速推向高潮”的表述不够准确,从情节安排看,小说的高潮在结尾部分,
即水生告诉稻花,在她死后,自己会让她与曾经的恋人合葬,而歌词的引用安放在开头,离情节高潮的到
来尚远;而且纯粹从情节脉络的发展来看,删除这一段歌词,并不影响情节的连贯与完整。
8.①正面描写其言行。如动作描写,写水生纵身跃入水中救人,表现了他的见义勇为;语言描写,悄悄打
听稻花情人并让稻花死后与其合葬,表现他对稻花的情义与挚爱。②侧面描写。借老巴媳妇之口介绍水生
的憨厚耿直,描写稻花得知水生让她死后与以前的恋人合葬后的神态衬托水生的胸怀坦荡、正直无私。③
环境烘托,稻花生病,水生不告诉她严重的病情,而是在中秋夜带她来到洛河边,告诉她自己的决定,天
上的圆月烘托了水生美好的心灵。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手法的能力。
9.①质朴温馨的人性美。小说中水生爹知恩图报的练达与憨厚,老巴媳妇洞察世情的精明与热心,乐乐在
亲情呵护中健康成长的事实温暖人心。②清新宜人的环境美。小说中穿城而过的洛河,人烟阜盛的古城、
洛河两岸百姓虽不富裕但平静自足的日常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令人神往。③独具神韵的质朴美。小说中
土生土长的洛河儿女,质朴形象呼之欲出;小说行文如平静的洛河水,质朴自然,小说语言简洁明了,质
朴清新。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作品内容的能力。
10.A
【解析】原文标点如下:主簿谓西曹诸掾曰:“不肯强谏,反雨立闾巷!”商还,或白主簿语,商恨,以它
职事去主簿,终身废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11.D
【解析】“为游侠作传始于《汉书》”表述错误,司马迁的《史记》中即有《游侠列传》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12.B
【解析】“不过听者常不以为然”错误,原文“听之者皆竦”的意思是听他议论的人都严肃恭敬。关键是
对“竦”这个词的理解,在文中它是“恭敬”的意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3.(1)长辈们都喜爱并看重他,都对他说:“凭你的才能,为什么不学习做官和六艺呢 ”楼护因此离开
他的父亲。(“重”“宦学”“繇”每词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王莽代居帝位,槐里的巨贼赵朋、霍鸿等聚合作乱,扩展蔓延到了前辉光界内,楼护因此获罪,被
罢免为平民。(“居摄”“延”“坐免”每词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实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
式等。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以意译为辅,结合语境表述;尽量做到表意清楚准确、表述通
顺规范。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4.①五侯府邸楼护自由出人,五侯本人都与楼护相处融洽;②平阿侯王谭举荐楼护,楼护担任谏议大夫;
③成都侯王商退朝后不听属下劝谏,亲去楼家看望楼护。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传主的品
行和事迹;最后根据题干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楼护字君卿,是齐地人。父亲承世代家传为医。楼护小时候跟随父亲在长安行医,在贵戚家出入。楼
护诵读医经、本草、方术几十万字,长辈们都喜爱并看重他,都对他说:“凭你的才能,为什么不学习做
官和六艺呢 ”楼护因此离开父亲,学习经传,做了几年京兆吏,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时候,外戚王家
家势力正盛,宾客满门。五侯兄弟互相争名,他们的宾客各自有自己所依重的人,不能够每边都得宠逢迎,
唯独楼护可以同时出入五兄弟的门第,(并且)都能赢得他们的欢心。楼护与士大夫结交,(士大夫们)没
有不被倾倒的;他与那些性情敦厚的人结交,尤其被他们亲近并且被敬重,众人因此折服。楼护身材短小,
精于论辩,谈吐议论时常常能够遵从名誉和节操,听他议论的人都严肃恭敬。(楼护)和谷永都是五侯的
贵客,在长安号称“谷子云的笔札,楼君卿的唇舌”,说的就是指他被五侯兄弟信任重用。过了一段时间,
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6 页
平阿侯举荐楼护为方正(方正是汉代的选举科目)之才,任命为谏议大夫,出使郡国。出使回来以后,楼
护上朝禀奏事情,符合皇上的心意,被提拔做了天水太守。几年后被罢免,安家在长安城中。当时成都侯
商担任大司马卫将军,朝会结束后,想要看望楼护,他的主簿劝谏说:“将军极为尊贵,不应当进入民间
里弄。”商不听主薄的劝谏,于是前往到了楼护家。楼护家里狭小,僚属只好站在外边车马旁,王商在楼
护家逗留的时间长,不知不觉时间推移,天将要下雨了,主簿对西曹各个掾吏说:“你们不愿意竭力劝谏,
反而遇雨,站在这个民间里弄之中。”王商回来后,有人把主簿的话告诉了王商,王商很是不满,借其他
职务上的事情开除了主簿,并且使之终身不得任职。后来楼护再次被举荐做了广汉太守。元始年间,王莽
做安汉公,独揽大权。王莽的长子王宇和他的妻兄吕宽谋划用血涂抹到王莽的宅邸门上,想以此恐吓王莽,
使他归还政权。王莽发觉后,非常愤怒,杀死了王宇,可是吕宽却逃跑了。吕宽的父亲一直和楼护彼此交
好,吕宽逃亡到了广汉经过楼护家,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楼护。几天后,指名逮捕吕宽的诏书到了,楼护
抓捕了吕宽。王莽非常高兴,征召楼护起用他作前辉光地方的长官,封为息乡侯,位列九卿。王莽暂居帝
王之位后,槐里的巨贼赵朋、霍鸿等聚合成群作乱,扩展蔓延到了前辉光界内,楼护因此获罪,被罢免贬
为平民。他在官任上时,爵位俸禄以及别人赠送所得的东西也随手花费殆尽。等到他退居里弄后,年老失
去权势。王莽篡位后,因为旧恩召见楼护。而这时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做大司空,权重位尊,王商的老
朋友们都敬重侍奉王邑,唯独楼护自然从容坚守以前的节操,王邑也用对待父亲一样的礼节侍奉他,不敢
在礼数上有过失。当时王邑宴请召见宾客,王邑高高举起酒杯向楼护敬酒,并口称“贱子上寿”。在座的
上百位客人都离席俯首,只有楼护面向东正襟端坐,字字清晰地对邑说:“公子尊贵之身,这如何使得!”
原先,楼护有老朋友吕公,没有子女,依附投靠楼护。楼护自己和吕公、楼护妻子和吕夫人一起吃饭。等
到楼护离官居家时,妻子儿女非常厌恶吕公了。楼护听到这事,流着眼泪告诉他的妻子儿女们说:“吕公
因为是我的故交,贫穷年老才投靠我,从道义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奉养啊!”于是奉养吕公直到吕公去世。
15.B
【解析】“埋下伏笔”错误,应为“做铺垫”。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6.①表达了希望得到燕地名弓以射杀敌酋的强烈愿望。②表明了绝不让外敌威胁朝廷君主的坚定决心。③
抒发了老将请缨杀敌的爱国热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分标准】每点 2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7.(1)扪参历井仰胁息 徘徊于斗牛之间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示例一: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三: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四: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评分标准】每空 1分,共 6 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识记并能理解相关名句名篇。平时识记名句名篇时要注重理解,还要记住
那些容易写错的字词。做题时,一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漏写,也不要添加字
词。
18.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及自己的性命。“肝脑涂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
牲都在所不惜。
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6 页
第一个横线处,强调“奋勇向前”,故用“奋不顾身”。
“奔走呼号”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
跑着相互转告。
第二个横线处,强调“到处宣传”,故用“奔走呼号”。
“沉淀”,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释出,二指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三比喻
凝聚,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第三个横线处,用来修饰的是历史,强调历史经过时间的提炼,往往更切近本质,故应选择“沉淀”。
“名噪一时”指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烜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威势很盛。
第四个横线处,强调“名声大”,故用“名噪一时”。
19.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画线句子的语病有:宾语残缺,可在“民主和科学”后加“的旗帜”;
否定失当,“不受奴役、不受压迫”应为“受奴役、受压迫”。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 A。故选 A。
20.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
【解析】前后分句应以递进关系为宜,排除 CD;
“过去”在前,“未来”在后,形成递进,合乎逻辑,排除 A。故选 B。
21.示例:①开一代民族平等新风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③都在沿用并且予以发展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 2 分,共 6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析】①处,开头的观点句为“大唐是最具有民族团结恢宏气象的朝代,也是最具有开放大国胸怀的朝
代”,下文以开国皇帝唐太宗为例,自然要扣到观点上,也就是说空处要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再结合后文
他的名言“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原不殊”分析,意在强调民族“平等”,于是推出答案:开一代民族平等
新风。
②处,前语境为“刘禹锡学习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融合巴、汉文学,加工整理又创新”,
强调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融合创新精神,再结合后语境“使之登上大雅诗坛”分析,突出融合创新的里程碑
作用,于是得出答案: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
③处,结构上属于总结上文的内容,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启”到“后继君王如唐玄宗、武则天等”说明都
在沿袭使用进而发展民族间的学习借鉴、包容创新等交流融合的思想,再结合后文“唐朝历代君王的民族
团结思想和政策,也促进了边疆各民族与内地汉族的交流与融合”得出答案:都在沿用并且予以发展。
22.唐朝还首创了宽松的羁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
首领,旨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因俗而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析】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
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从“唐朝还首创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以实现因俗而治
的宽松的羁縻制度”中提炼出主干为:唐朝还首创宽松的羁縻制度。(简单的修饰成分可以带上)
然后把剩下的内容单独表述成句子:“(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唐朝)信任、保留甚至提
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目的是)实现因俗而治”。
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注意有些主语要承前省略,可巧妙借助代词,遵循逻辑顺序。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6 页
23.【写作提示】
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材料陈述了网络用户受到大数据的引导和控制,导致人们视野变窄的现象,目的
是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时代如何学会辨别,扩充知识面,逃离“信息茧房”,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参考立意:
①信息洪流时代,理应学会独立思考;
②提高辨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③科学规避“信息茧房”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7 分) (16~12 分) (11~7分) (6~0分)
内容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20
分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
基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等 20
分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征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20
展 分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细节或例子较好
等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有创新 较有创新 略显创新 略显个性
说明:
(一)基础等级(40 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 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
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 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
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级评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评分,
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20 分)
语文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6 页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以下 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启发作用。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扣分项评定
缺标题的作文,扣 2 分;出现错别字的作文,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
现 3处以上错误的作文,酌情给分;不足字数的作文,每少 50 字扣 1 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
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残篇评定
(1)600~800 字的作文,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
(2)400~600 字的作文,30~35 分之间评分。
(3)200~400 字的作文,10~30 之间评分。
(4)200 字以下的作文,0~10 分之间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作文,给 1分或 2 分,不给 0 分。
(6)只写标题的作文,给 1分或 2 分,不给 0 分。
(7)完全空白的作文,评 0分。
语文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