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22 16:27:42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导学案
编写者:樊治中 科目:地理 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地轴、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2、通过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知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分布特征。
学习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探究指导一: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6—8页《经线和纬线》图文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标度规律(也可参考地图册7—8页图示和文字解释)。
学习任务二:记住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自主学习检测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
赤道是最大的 。纬线指示 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赤道以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2、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也叫 。经线指示__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_____(用E表示),以西为______(用W表示)。
3、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__的两个半球。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
4、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____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______。
5、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限。
6、南北半球以 为界限。
7、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右表)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四、展示探情(结合自己看法,聆听他人意见,纠正自己不足)
四、引导互教(对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五、知识归纳(以提纲形势总结)
六、系统总结
概念
纬线和纬度 纬线 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地 纬度 划分:赤道(00纬线)
球 特殊纬线:00、900、300、600等

地 经线 概念
球 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仪 经线和经度 划分:本初子午线(00经线)
经度
特殊经线:00、1800、200W、1600E等
四、课堂达标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
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 )A.E B.W C.N D.S
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
C.0°经线和0°纬线 D.20°W,160°E
9.中纬度是指( )
A.0°~30° B.23.5°~66.5° C.30°~60° D.60°~90°
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线。
(2)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长度_____,并与_____线垂直相交。
(3)所有纬线都互相_____,长度______,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到两极成_____。
12.读下列两图,完成下列要求。(1)注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_______、B_______。(2)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3)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与B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
五、拓展延伸
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
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 °D、20W°、纬度0°
2、经度和纬度都是0 °的地方位于 (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编写者:樊治中 科目:地理 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能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学习重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学习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探究指导
速读教材第9页图文资料,寻找经纬网的定义、设置目的、用途、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1、经纬网的含义是什么?
(目的)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 ) B( , )
C( , )
3、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 (把各点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①(30°N,130°E)②(50°S,40°W)③(30°S,160°E)
4、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 半球;
B 半球。
(提示)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画辅助线:先在图中确定关键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它是纬度起始点,由赤道可以确定南北纬。再确定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度经线,由此可确定东西经。
按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向东度数逐渐增大即为东经,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即为西经,向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北纬,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南纬。
三、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活动内容后,小组间讨论(8分钟左右)回答以下问题:
四、展示探情(结合自己看法,聆听他人意见,纠正自己不足)
四、引导互教(对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五、知识归纳(以提纲形势总结)
四、课堂达标练习
1.A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10°S,B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15°S。A、B两地与赤道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相等 B.A地距赤道近 C.B地距赤道近 D.A地距赤道远
2.某地的经纬度位置是165°W,45°S,则该地属于( )
A.西半球的南半球 B.西半球的北半球 C.东半球的南半球 D.东半球的北半球
3.某地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位于( )
A.160°W,23.5°S B.20°W,60°S C.20°W,60°N D.160°E,30°N
4.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165°E,20°N B.21°W,5°N C.15°W,25°S D.15°W,25°N
5.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该地区
位于( )
A.160°E,纬度0° B.20°W,纬度0°
C.160°W,纬度0° D.20°E,纬度0°
6.根据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判断A、B、C、D分别位于南北、东西哪个半球?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在半球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____,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______。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
五、拓展延伸
读下图写出
A点位于B的________方向 B点位于C的________方向C点位于A的________方向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学习重难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难点)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什么样的?
一、探究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2—4页图文资料,标画地球的形状,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自主学习检测
(目的)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
1、古地球是一个球体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到现在人们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图1.1和1.2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二:合作探究活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过度: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地球上很难看清楚地球的全貌。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探究指导(二):认真阅读课本4—5页内容,对照图1、4了解地球仪上的有关名词,然后挑人对照地球仪说出有关名称。
地球仪有几部分组成?有关点、线的名称。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合作探究活动: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按照课本5页的制作步骤完成)。
总结: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三、系统总结
地 形状: 。
球 地球 表面积: 。
和 大小:最大周长: 。
地 平均半径: 。

仪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四、课堂达标
1.人类的家园是指( )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4.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平方千米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五、生活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的形状
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认识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是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地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地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过了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黑影。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月食是由于地球档住太阳光对月球的照射所形成的。由此他认为地球的形状肯定是一个圆球。
直到16世纪初期,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以后.才最后证明大地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为弄清大地形状问题.和他的水手们乘着五艘西班牙兵船.由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到了美洲东岸,1520年,他们绕过了南美洲麦哲伦海峡,又继续在茫茫无边的大平洋上航行。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不久,麦哲伦就在那里遇难。他的船员们继续向西航行,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维多利亚号——五艘船中惟一的一艘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他们弟一次完成了环绕地球的伟业,以亲身经历的事实,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人们根据麦哲伦的这个结论才给“地球”取了这个名字。
请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有关地球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皮球似的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C.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椭球体 D.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0千米 D.8000千米
为什么地球仪的形状是规则的正球体?
地球上赤道的周长约为( )
A.6371千米 B.5460千米 C.40000千米 D.7000千米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参考答案
自主复习检测
1、日心说 地心说
2、西班牙 大西洋 麦哲伦 太平洋 菲律宾 印度洋 好望角
3、两极部位略扁的
4、5、1亿 6371 4万
课堂达标
1、D 2、C 3、B 4、A 5、A B D 6、C 7、D
生活拓展
1、略 2、B 3、A 4、略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