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迹的原因。
认识到九一八事变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课前预习案
阅读课本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内容,完成表格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三:“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请回答:
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材料二中蒋介石为什么对日不抵抗呢?
(3)“材料三是谁下达的命令?如何评价材料三所说的这件事?
探究二:
材料: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2)材料二中为什么江泽民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
探究三:
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对如何处置被捉的蒋介石,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放了他。”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说说理由。
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延伸
资料: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课堂检测
1.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2.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A. 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
B. 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
C. 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
D. 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 )
A.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 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 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 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焰
5.“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就侵占了我国
A.北平、天津 B.新疆 C.辽宁、吉林、黑龙江 D.台湾
6.今天西安临潼华清池有一个“兵谏亭”,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 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事变
7.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张学良、叶挺 C.叶挺、贺龙 D.张自忠、蒋介石
8.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A.对蒋介石宽容些 B.改善国共双方的对立关系
C.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D.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
9.“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① 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② 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 逼迫蒋介石下台 ④ 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局部抗战开始
C.九一八事变发生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