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5 12: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清新淡远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描述部分的多角度概括与多角度品读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落寞之音。

教学方法
1、美读法 2、品读法 3、跳读法 4、研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音乐带、多媒体投影、CAT课件(根据情况选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也许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给你带来了秋暝的清新宁静,也许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你带来了秋江的浩渺辽阔,也许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给你带来了秋景的悲苦沉重,也许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给你带来了秋思的凄冷孤独,那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给你带来秋天的什么呢?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去触摸作者的心魂,去感悟作者笔下独特的秋味。(板书课题)
【说明】导语的设计要尽量优美、抒情,内容和秋相关,和课文的意境合拍,和作者的语言、情感相融合。

二、美读
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
2、朗读指导(宜慢不宜快,意味深长)
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读得意味深长,要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情怀。
【说明】美读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快融入课文,为下面的品读落到实处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品读
▲多角度概括5幅秋景图(拓展思维、激活思路)
秋花图
秋槐图
1、描写对象角度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静观秋花
轻扫秋蕊
2、叙述角度 细听秋蝉
闲话秋雨
喜看秋枣

蓝朵秋意
落蕊满地
3、描写角度 秋蝉残鸣
秋雨奇味
秋果奇景

秋花清冷
秋蕊落寞
4、心理感受角度 秋蝉衰鸣
秋雨落凉
秋果佳日
1、2个角度可以引导学生练,让学生概括,3、4个角度老师示范,抛砖引玉,让学生课后去概括。
▲品读5幅秋景图(以点带面,突破一幅,带动其他)
1、品内容—→细腻真切的平常景
2、品情感—→忧郁落寞的心境
3、品写法—→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4、品语言—→清新淡远的语言风格
(排比,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写)
(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表意深厚,抒情味浓,有音韵美)
【说明】品读要品出文章的味,要展示出语文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艺术等多方面的审美愉悦,并获取写作的启示。在处理教材上有的要精心拓展,有的要大胆放弃,让学生更好地为我所用。

四、跳读:
跳读开头(1、2)和结尾(13、14)部分,点拔明确:
1、结构:总分总、首尾呼应
总起(1—2):向往北国之秋
清、静、悲凉分写(3—12):赞美北国之秋
总结(13—14):眷恋北国之秋
2、主旨: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3、表现手法:对比(作用:突出特点,印象深刻)
【说明】粗线条的跳读和细线条的品读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完整的感觉。

五、小结
纵观全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细腻而真切的故都秋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新淡远的语言风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郁而悲凉的内心世界,汇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让人回味无穷,沉醉不醒……

六、拓展
《落叶》 (吴品云)
《枫叶与诗行》(张华明)
《秋下一心愁》(赖广祥)
《秋深,叶落》(邓桃芳)

七、作业
感受秋天,品味秋天,思索秋天,写一篇关于秋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