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监测(1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监测(12月)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5 14: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度衡阳市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
历 史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两道大题, 满分 100 分。
2 测试时量: 75 分钟, 请同学们科学、 合理地安排好答题时间。
3 本卷为试题卷,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6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9 年 7 月 6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 “良渚古城遗址” 列入 《世界遗
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 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
显, 出现了权贵阶层。 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有 2 0 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遗址中发现大规模的氏族公共墓地
2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 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
君。 此外, 周代还强调 “不以家事辞王事, 以王事辞家事”。 这些观念
A 导致宗法制加速瓦解 B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 注重于维护政治秩序 D 避免了地方势力割据
3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 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 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 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 学识才干出众。
与秦相比, 汉代的选官制度反映出
A 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B 治国思想出现变化
C 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D 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4 汉武帝把与匈奴的商品贸易纳入政府的严格管辖之下, 凡参与互市的私商, 必须到政府
部门领取 “符传”, 方准参加贸易。 还规定不准内地商贾以铁、 兵器、 马匹、 铜钱与匈奴
贸易, 违者治罪。 这些措施旨在
A 遏制匈奴势力发展 B 维护中原市场稳定
C 加强边疆社会治理 D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5 唐朝政事堂为政府最高机构, 凡皇帝命令需经政事堂群相会议正式通过方可送尚书省执
行, 若未加盖政事堂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 则被认为违法。 这一做法
A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B 中枢权力发生异变
C 确立了分权制衡体制 D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6 宋代, “每一交易, 动辄即十万”, 货币需求量大增。 在对外贸易中, 大量的铜币流向海
外。 “民苦转贸重, 故设书纸代钱, 以便市易”。 材料说明了
A 宋代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改变 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纸币出现
C 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 D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繁荣
7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 “怡亲王深深明白, 对于咸丰皇帝来
讲, 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 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 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
事儿, 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 它是个事儿, 事关国体啊。” 这反映出清政府
A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B 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 积极融入国际潮流 D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
8 在民族危机日趋加深之际, 梁启超连续发表政论文章, 指出: “吾中国数千年来, 惟有狭
义的革命, 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 惟醉心狭义的革命。” 康有为则向全国同胞大声疾呼:
“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 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康梁上述言论旨在
A 宣传实业救国主张 B 呼吁实行维新变法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号召发动民主革命
9 下表为 1940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 政府委员党派统计 (单位: 人)。 陕甘宁
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名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

国民党 17 3 14 3 17 - 33 3 50 7

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
A 奠定了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性质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促进了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10 改革开放初期, 广东有一个说法: 遇到绿灯往前走, 看到黄灯赶紧走, 碰上红灯绕着
走。 但 1992 年他们说: 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北京送来的绿灯” 是指中国
A 开始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 B 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决定实施 “走出去” 战略 D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1 1949 年 6 月 30 日, 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
已经破产, 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要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些言论
A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 说明国共两党分歧已经基本解决
C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有一尊青铜雕塑 《海神波塞冬》 (如图
所示), 雕塑大约铸造于公元前 460 年。 这是一位全身赤裸的美
男子, 颔下有须, 身材极为强健俊美, 全身暴突着锻炼后形成
的肌肉。 这表明, 雅典
A 民主政治方兴未艾     B 青铜制造领先世界
C 男性公民骁勇好斗     D 艺术蕴含人文主义
13 “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 那么这是个喧嚣的家族。 他们是战友, 而且常常有
深厚的私人友谊, 但是, 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 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
乐事了。” 下列主张能体现启蒙哲人 “共同的事业” 追求的是
A 自由平等          B 君主立宪          C 联邦共和          D 契约国家
14 下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时 间 工  人  组  织 概    况
1851 英国 “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 英国 “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 法国 “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 德国 “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 各国 “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据此可知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工人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
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 工人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
15 撒切尔曾说: “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 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
的情况下运转自如。 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据此可推知,
文官制度
A 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B 足以保证政府不犯错
C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 借鉴了宋朝文官政治
16 1956 年, 美国黄金储备为 219 亿美元, 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 115 亿美元黄金, 这是不能
动的, 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 104 亿美元, 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 161 亿, 年底, 美国自由
黄金储备下降到 100 亿美元, 国际流动美元达 165 亿美元。 这表明
A 黄金储备影响美元流动性 B 美国已经放弃金本位制度
C 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 D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丧失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共 52 分。
17 中美两国属于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 两国关系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2020 年以来,
中美关系面临新关口、 新转折、 新变化, 需要我们共同审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①④⑥三个阶段美国人对中国看法产生的原因。
(9 分)
(2) 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 (1972 年以后至今, 即⑦), 美国对中国的看法, 你认
为应如何定义? 请说明理由。 (5 分)
18 近代以来, 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 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普遍接受和
信奉。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 18 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 才呈现其近
代的形式。 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 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 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
家的象征, 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 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 祖国才会存在。 在启蒙思想指
导下, 法国大革命爆发, 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尔后的拿破仑战争, 不仅传播了自由
平等思想, 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但是在 19 世纪后半世纪, 它变得愈来愈沙
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冷战结束后不久, 民族主义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重要性下降, 相反呈现出
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方面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加速。 在世界范围内, 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接
触空前频繁, 国际贸易、 资本、 劳务、 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为一体。 但另一方面冷
战时期被压抑的民族问题暴露出来, 尤其是在苏联、 东欧地区, 一些在高压政策下长期得不
到解决的民族主义诉求, 由于苏东剧变造成的失控和动荡, 一下子释放出来, 民族分离主义
活跃。 与此同时, 以恐怖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等为表现的民族主义纷纷出现。 很显然, 这两
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势必给 21 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编自 《20 世纪的民族主义》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分析 18 世纪末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 说明 19 世纪前后
半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8 分)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
(2)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 “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极端民族主义)
势必给 21 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4 分)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 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 使得欧洲的商人和殖
民者在欧、 亚、 非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美洲的许
多农产品, 如玉米、 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 改变了粮食的生产结构; 非洲的咖啡传
到欧美, 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 麦子、 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 则
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极大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新航路的开辟, 使具有开拓进
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 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
取代。 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 西班牙、 尼德兰、 英国所取代。
———摘编自孔祥民 《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 最重要的事实是, 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 丝毫未
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而与此同时欧洲的商业革命却对近代社会产生了爆炸性
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概括 16 - 18 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 (8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明清商业革命 “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
的影响” 的原因。 (6 分)
20 民法典被誉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是保护公民权利的
宣言书, 也是解决民商纠纷事情的基本依据。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 分)
20 1954—1956 年, 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 《民法典草案》。 此后, 由于发世纪
生 “整风” “反右” 等政治运动, 被迫中断。 1962—1964 年, 虽完成
五六十年代 《民法典草案》, 但因 “四清运动” 而中断。
20 世纪 1979 年, 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5 年,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
七八十年代 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 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 与之相适应
九十年代 的担保法、 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20 年 5 月, 十三届
21 世纪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是新中国第一
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摘编自梁慧星 《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
求: 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 表述清晰。)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
2021—2022 学年度衡阳市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48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B C B A A B A B C D D D A B C C
二、 非选择题 (52 分)
17 (14 分) (1) 原因: ①尊敬阶段的原因: 美国 18 世纪末立国, 处于初创时期, 国
土面积较小, 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而 18 世纪的中国,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疆域辽阔, 农
耕经济发达, 商品经济活跃,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灿烂多彩, 多项科技成果处于世
界前列。 ④赞赏阶段的原因: 中国人民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
力量。 ⑥敌对阶段的原因: 中国成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 (或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
的严重障碍;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分歧。 (9 分)
(2) 看法: 既合作又竞争。 合作理由: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越发重大; 中国对美国不构成威胁;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 竞争理由: 中美之间社会制度、 意
识形态的差别; 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中国越来越强大, 美国越来越感到威胁等。
(5 分, 看法 2 分, 理由 3 分, 答出 3 点理由即可。 答友好或互利观点亦可)
18 (12 分) (1) 背景: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启蒙运动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拿破仑对外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
觉醒。 (4 分) 变化: 19 世纪前 50 年, 民族主义以反对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权利为目标,
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9 世纪后 50 年, 民族主义以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为内容, 推
动了列强对外侵略和争霸。 (4 分)
(2) 理解: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一定程度上使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从而加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全球化中一些新兴国家
崛起也使一些发达国家失去优势从而成为反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极端民族主义不仅
激化了民族矛盾, 酿成民族问题, 还危害了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 严重危害地区稳定和世界
和平与发展。 (4 分)
19 (14 分) (1) 欧洲商业革命: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世界市场出现; 贸易
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品的种类增加; 商贸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8 分,
答出 4 点即可)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
(2)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如八股取士、 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等), 不利于商业进一
步发展; 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未能转化为产业资本; 思想
文化上, 农本商末、 安土重迁、 重视科举仕途、 宋明理学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6 分)
20 (12 分) 论题: 时代变迁推动民法典建设。 (2 分)
阐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推动 “一五” 计划和三大改造的顺利实施, 新中国着手
起草第一部 《民法典草案》; 然而, 由于 “左” 倾错误的影响, 民法典建设被迫中断; 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1 世纪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民法典建设步伐加快, 2020 年 5 月, 全国人
大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产生。 (8 分,
每层 2 分, 共 4 层)
小结: 新中国民法典发展的历程, 反映的正是我国法治建设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完善的
过程。 (2 分)
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亦可。
—高中二年级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