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茂密的花
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第三册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自然界中和艺术作品中茂密的花从,发现花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的丰富变化。学习用前后遮挡的关系处理画面,感受遮挡关系给画面带来的丰富的层次和生动的美感,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茂密的花。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讨论、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前后遮挡在画面中的作用,在初步感知——发现特点——进一步探究——总结规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饱满的构图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美术欣赏和创作中感受饱满的构图给人的美感,同时感受大自然繁茂旺盛、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使学生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产生积极的表现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学生情况: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能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在二年级中,学生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花卉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等变化,感受画面的丰富层次,学会用遮挡关系表现茂密的花丛。
大胆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花,合理安排前后的关系,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教学方法、手段、教具:
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讲授与示范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帮助他们提高的画面表现能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教科书、教案、范画、小奖品等绘画用具。学生课前准备花及花卉资料。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请同学们对比喜洋洋和懒洋洋带来的花朵图片,进行数量的
对比,引出茂密一词,导入新课。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视觉上带来初步的感受,为下面理解“茂密”一词提供视觉资料,动画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出示课题:茂密的花
二、展示图片,初步感受
1.出示课件,展示花卉图片
教师展示喜洋洋种的花朵图片,通过欣赏提问的方式来初步了
解花卉种类。
(教学意图:熟悉花卉。)
2.出示课件,深入了解花卉
(1)小组讨论,花的组成部分。
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小结花卉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板书,贴花的组成部分至黑板。
(2)观察花卉的不同形状,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对回答不完整不准确的进行纠正。
(教学意图:深入了解花卉,发现不同花卉的不同特点,为后面的创作做准备。
三、对比观察,研究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遮挡关系。
教师依次放映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花的数量、大小、位置、种类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教师小结,板书:数量多、种类丰富、颜色鲜艳、大小不一、疏密变化、前后遮挡。
(教学意图:增强视觉感受,认识遮挡关系的作用,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展示喜洋洋带来的许多茂密的花卉图片。
(教学意图: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受茂密的特点)
3.课件欣赏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绘画的油画《葵花园》,教师提问葵花园里面的花哪里茂密,教师小结。
4.欣赏同学们的绘画作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以自己喜欢的画作及原因。
四、游戏活动,深入感受
小游戏 (男女生分组贴花比赛)。
学生评价,教师示范,进行添画花卉,讲解如何合理的安排前后关系,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及教师示范,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
五、大胆创作,抒发感情
课堂练习:
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花通过粘贴和添画的方式 表现一幅《茂密的花》,注意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花朵大小、高矮、疏密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贴画出大小、高矮各不相同的鲜花,表现出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
六、评价作业,畅谈感受
引导学生以小组互评和集体评价的方式展示,评价作业。
评价要点:是否会用遮挡关系表现茂密的花;是否能用大小、高矮、颜色、种类变化表现花卉的繁茂。
(教学意图:在评价中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学生认知。)
七、感受图片,价值观引导
播放踩踏花朵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授课教师:秦艺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