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课 会变的线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课 会变的线条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15 14: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批判性思维下的对话型教学
——“会变的线条”教学案例
【背景导读】
“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批判性思维是最能让学生产生对话,在美术思维中醒来。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的第一课。在艺术创作中,“线”被艺术家看成是最质朴和最富于表现力的因素之一。因此,运用线条塑造造型、表现美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课以线条进行造型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线条排列的规律,感受线条组合产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课堂实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范画、记号笔、磁铁、IPAD
学生:IPAD 勾线笔
与文本对话:课前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与教科书对话--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重要途径,所谓对话就是阅读与理解,阅读与感悟,阅读与发现。在对话中找出主干知识点。通过与教科书对话,主动解决自己应知应会的问题。例如,凡是属于“是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基本上都是可以在与教科书对话中解决的问题。老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一些重要的对话技巧以及在对话中如何有效做笔记。
一、认识线条的美。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试着画一下?
他们分别是用什么绘画方法表现的?
学生:点和线
2、跟着老师再来画一画这棵柳树。边画边说:哪里线比较柔软,哪里线比较坚硬。哪里的线比较纤细,哪里的线比较粗壮,哪里的线比较曲折,哪里的线比较流畅。
3、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请同学们画一条坚硬的线,一条柔软的线。
在画一条非常坚硬的线, 非常柔软的线。
请同学们画一条曲折的线,一条流畅的线。
在画一条非常曲折的线, 非常流畅的线。
请同学们画一条粗壮的线,一条纤细的线。
在画一条非常粗壮的线, 非常纤细的线。
4、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会变的线条
课学生时间与空间与伙伴们对话--合作、交流与分享:如果学生在课前已经与教科书对过话,那么无形中就为学生在课中与伙伴们对话提供了基础条件。学生在课中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与同伴合作、探究、交流与分享,为此,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当然,合作性的探究任务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具体目标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学生个体已经与有待探究的问题对过话,然后把对话中有障碍的问题拿出来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学生中细心倾听他们的对话,并在必要时鼓励小组之间展开质疑性的对话,以便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或发现有待进一步讨论或解释的问题。
二、感悟线条的美。
这是老师仿画大师毕加索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我们再来画一画哪里运用了曲折线,流畅线、坚硬线、柔软的线。
对比:哪幅作品更丰富呢?画一画看看大师都用了什么线条让它更丰富。
总结:有规律的组合可以让我们的线条看上去更有丰富。
四、欣赏线条的美。
给他们取一个名字吧!贪吃的瓶子、调皮的瓶子。
教师示范:愤怒的瓶子
与自己对话--反思:由于学生个体的各种能力差异,加上课中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课后必须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后反思。老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导思(反思),为学生指明自我反思的方向并列出具体的反思项目(如:从知识方面、学习技能、策略等方面),并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
五、创作线条的美。
用会变的线条画一条
1、愤怒的鱼 5、快速游动的鱼 9、温柔、纤细、文静的鱼
2、平静的鱼 6、调皮活泼的鱼 10、有趣、幽默、爱笑的鱼
3、饥饿的鱼 7、爱打扮的热带鱼
4、快乐的鱼 8、嘴巴长、速度快、凶猛的鱼
说一说你准备选哪一个主题,把选好的题号写在画面的左上角。
六、评价。小组互评,给喜欢的画贴奖励贴。
评价标准:画面完整,线条丰富(有秩序、有规律、有变化、疏密、排列组合、长短、粗细)
七,课后拓展:视频—线条的变化
师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发生在以下几个时段:
1.在探究活动前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性对话;
2.在学生交流反馈时进行有针对性、有质疑性或有挑战性的对话;
3.在学生进行分享学习成果时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对话。
【案例评析】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慢、论证、醒来让学生感受线条的变化。感受线条的柔软坚硬、纤细,粗壮,曲折,流畅。学生则需要自己去找证据。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找。是没有方向的。老师让他们通过画一画,给予孩子们论证的材料。他们会顿悟。原来原来坚硬柔软的线是这样的画的。是通过美术思维让学生发现的。而不是直观的凭感觉猜想。
强化学生的美术思维。我采用了游戏发现的形式,画一条坚硬的线,一条柔软的线。在画一条非常坚硬的线,非常柔软的线。让节奏慢下来,通过教师提供的论点和论据让学生对比、分析线条的不同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美术思维中醒来。体验式教学在批判性思维里面会让学生更清晰的思考和分析,由一个变化的线条向多个变化的线条进行发散思维,最后形成自己的美术思维。
欣赏毕加索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多拉马尔”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进行论证,画一画比说一说更能让学生醒来,线条是一条一条画上去的,让学生动手手画醒来,原来线条的排列是这样画的,是这样组合的。感受大师的在创作时的美术思维。当学生在开始观察线条变化的细节时,他们就会有能力根据观察得出结论或者判断。教师提供了论据,最后鼓励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欣赏教师作品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线条的变化,合理的排列线条最后醒悟,原来老师是这样画出愤怒的瓶子。
运用你会变的线条装饰一条( )鱼。学生更具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对简单或者复杂的选题,让主题更明确也是评价作品的标准之一。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培养思辨能力,充分体验探索性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氛围。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有目的去评价,而不单纯是评价漂不漂亮,美不美,学生选的主题就是标准,是否愤怒?是否可爱?这样学生在互评是才更有目标性。单纯的展示交流不如让学生间相互评价。课堂教学是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