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同处乱世,和曹操相比,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有什么不同?
(可从其社会背景、理想志趣等角度思考)
曹操——天下大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乱世出英雄。
陶渊明——晋、宋易代:
晋、宋易代,陶渊明出身官宦之家。曾任过江州祭酒,后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掌握军政大权谋划篡晋。陶渊明又产生归隐想法,后来桓玄篡位,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刘裕掌握了国家大权后篡位改晋为宋。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不安的时代。
社会背景
—同处乱世
理想志趣
曹操——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二袁、刘表等势力,降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招纳人才,意图统一整个中国。
陶渊明——仕与隐:
陶渊明受儒、道思想影响,当时政治局面混乱,老庄盛行。他既有不受重用的志士之慨,又向往悠闲的田园生活,所以时仕时隐。彭泽令是陶渊明人生的转折点。他任彭泽县令八十余日,郡督邮来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渊明叹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归隐了,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
—有志者与归隐者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诗眼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反映了陶渊明对此的厌恶,
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陶渊明自比,意在表现误入官场急于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静
动
以有声衬无声
以声衬静
视听结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意境:优美宁静、恬淡自然、闲适自由
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归向何处?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工笔
写意
白描: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张岱《湖心亭看雪》: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自由、安逸、喜悦
归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词语:
4、归去何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诗眼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体现了陶渊明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率直任真、热爱自然、淡泊名利、保持本心……
返璞归真
(【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小结
主题
《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写什么(内容)
为什么(感情)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比较异同”等方面来设题
考察要素有诗歌的体裁、题材、人物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
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
同是魏晋时代的作品,《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两首诗却有诸多不同,请自选两处具体分析。(表现手法、情感、人生态度等)
(1)使用的表现手法不同。
《短歌行》是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2)表达的情感不同。
《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
(3)体现的人生态度不同。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土形象,是积极的入世者。《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是厌恶俗世的避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