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马克吐温。本单元所选全是记叙性文章,主要掌握记叙六要素和把握课文脉络及写作思路,从而把握中心。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名知名人士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汉尼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文章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
二、学生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活泼、好动、参与欲、表现欲非常强烈,但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胆小相当多的学生懒惰,对学习不积极、主动,抱着求趣的心里,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不学;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认知能力在不段提高,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有一个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学生升入中学第一次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少实际的体验,但对于他那幽默讽刺的语言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 “教为了不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三、教学策略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前面已学过如何来学习记叙性课文。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根据素质教育和和新课程理念,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缺少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并结合学生的基础,采用预习、朗读、讨论、做游戏、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根据上面的分析,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2. 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 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 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 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2.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3.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六、教 具:投影仪、有关做游戏的道具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为做游戏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马克吐温的故事
他生性幽默,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地方演讲。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先去理了一下发,热心的理发师问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 “是的。” 他回答说,“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理发师又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马克·吐温。”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幸运,可以和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同名。你很幸运,今天马克·吐温今天要我们这儿来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噢,我也是这样想。”“你搞到票了吗?”“还没有。”“票全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真讨厌。”马克·吐温说,“这家伙好像不大礼貌。”理发师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礼貌了?”马克·吐温叹着气说:“每次他讲话的时候,我都不得不站着!”
2、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十二岁丧父,不得不外出谋生。先后做过学徒、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主要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他写的文章幽默动人,很受人们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三)检查预习
1、 读文正音
(1)、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一遍(教师检查学生能否准确、清晰地读文,并指出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准确朗读下列词语(出示投影)
伶俐 涉水 煞费苦心 粗糙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
言简意赅 戏谑 琐闻 乳臭未干 趾高气扬 苛责 诽谤
(四)、寓教于乐,整体感知课文
1、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活动的方法步骤:先分角色,老师是“一周趣闻”节目的主持人,同学扮演马克吐温的家人、邻居、朋友,主持人来到马克吐温的家乡采访他们。(同学在课前已有预习,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采访问题的设计:马克吐温的兴趣、爱好、性格、为人,他有那些作品,成名的地点、时间、原因、,他做了那些事、成名之后产生那些反响等。(课文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同学们感到新鲜、有趣,个个积极参与,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启发学生思维,还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2、游戏之后明确:课文记叙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二件事是略写。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五)、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教师:我们熟悉了本文,并且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出一二例加以说明。
在读课文,小组内互相讨论,并举例说明,派一个代表发言。
参考:讽刺希金斯的文章标题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还有标题后轻松幽默地抛下一句带自嘲的话“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那些被激怒的人来报复我的时候,作者写得轻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位裁缝“也看不起我,当晚就动身到南方去了”。作者讽刺他们“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形容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褒义贬义混用,起到了很明显的嘲笑的意味。作者被攻击而需要治疗,却说是“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并故意解释道:“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正话反说,幽默中充满讽刺的味道。
教师点拨:马克·吐温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来源于他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鲁迅说,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品味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探究阅读
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爱他的哪一点。
学生活动要求: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品味、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做好适时引导,准确评价,鼓励大胆的创见与质疑。
(七)总结本课,联接生活,教育学生。
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的特点。叙事有详有略,语言幽默诙谐,很具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从马克吐温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什么呢?联系生活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
具体内容
热爱文学
巨大反响:展示文学才华使报纸销量大增 使人刮目相看
语言特色: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设
计
作品类别:七年级语文上册
作品名称: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单位名称:东源民族中学
作者姓名:吴爱勤
联系电话:15976702443
课件34张PPT。 我 的 第 一 次 文 学 尝 试马克.吐温(美国) 马 克 · 吐 温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马 克 · 吐 温 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也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8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幽默大师。马 克 · 吐 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 克 · 吐 温 马克·吐温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政论,杂文,游记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马 克 · 吐 温 马克·吐温生性幽默
马克·吐温在一次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
记者将他的话公诸于众,华盛顿的议员们一定要马克·吐温在报上登个启示,赔礼道歉。马 克 · 吐 温 马克·吐温写了这样一张启事:
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不妥当,而且不合事实。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
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独立识字, 积累语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与主题;
探究学习:
开放性问题 识字 正音 1.给下列字注音。
成 捆 ( ) 涉( )水
粗 糙 ( ) 滑 稽( )
撰( )文 嘲( )笑
戏 谑 ( ) 刮( )目 相 看
言简意赅( ) 乳 臭( )未 干
揪( )了揪 嘲( ) 讽
趾( )高气扬 猝( )不及防
kǔnshècāojīzhuàncháoxuèguāgāixiùjiūcháozhǐcù【分 组 讨 论】 ① “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
我现有的《教参》、网上《教案》十多件,
90%以上认为做了3件事,对吗?
① 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事(该报叫《汉尼巴尔周报》,凡征得五百个订户,一年可预付两美元,还付给成捆的木柴、卷心菜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1。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材料。 ② 夏天的一个吉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最近被情人抛弃。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可怜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水返回岸边。他决定不投河了。一连几天,镇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金斯却未觉察到。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的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版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 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2。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的起因与经过。 ③ 由于对这种做法感到满意,我便到处寻找能够制胜的对象。我想,用猝不及防 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3。发表讽刺文章“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 ④ 尔后,我又撰 文狠狠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由于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4。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⑤ 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来自昆西,是个技艺高超的雇工裁缝。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他每周都给报纸写一首新颖 的“诗”,表达他的最新感受。我编的那期,他写得押韵诗《赠给 x x 的玛丽》,当然,也就是赠给汉尼巴尔的玛丽,被登在显著位置。 但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 、措词辛辣的脚注:
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 次;但希望戈登。朗内尔斯先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从现在起,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5。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⑥ 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 琐闻 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
⑦ 这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大大畅销,因为在这以前还没有过这样的新鲜事儿。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午前,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当他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 未干 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天晚上,他辞去工作,永远离开了这个小镇。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可是,他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 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 的小玩笑激怒而去。次日,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 ,高声喊叫,趾 高气扬 ,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赶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叔父回来后,非常生气。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由于他离家外出,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 与诽谤 ,逃脱了对他的攻击。不过,当他查看了帐单,看到我真的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他变得温和了,因为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6-7)写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分歧在于:1-3自然段写一件事,还是写两件事?请各抒自见!
【理清记叙文六要素,问题迎刃而解 】
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来访,
他辞去工作,永远离开了这个小镇.
那天午前
那天晚上
详细报道
画了插图
希金斯
约翰。
摩尔先生
恶作剧
讽刺文章
次 日
当地报纸编辑
昂首阔步……
邀我到药房去
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四件事:
①对希金斯投河进行讽刺报道,并配上插图。 ②用恶作剧攻击一家报纸编辑“约翰。摩尔先生”。 【 详 写 】 ③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④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略 写 】【 详 写 】【 略 写 】【分 组 讨 论】 ②说说少年马克·吐温哪些方面
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③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一两个例子以分析说明。
②说说少年马克·吐温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要从学习课文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中,提升思想认识和文学见解,认识主人公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特性。可侧重以下几方面:
敢想敢干,有正义感;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善于在实践中提升文学才华;善于抓住机会,推销自己;做事写文章有创意…… ③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语言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找出一两个例子以分析说明。
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
如:作者在详写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这一富有闹剧色彩的报道后,为之配上一组讽刺性极强的插图,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其讽刺对象的神态、肖像勾勒,仅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十分传神:“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又如:“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鹅”在英语中读“goose”,这个词还有“笨蛋、傻瓜”的意思,作者这样写,暗含讽刺意味。再如:“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 ,高声喊叫,趾 高气扬 ,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一段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幽默。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体内容)
(巨大反响)①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材料。
②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的起因与经过。 ③发表讽刺文章“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④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⑤给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略写)(略写)(详写)⑥⑦展示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报纸销量大增,对年幼作者刮目相看,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详写)说说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开 放 性 问 题 开 放 性 问 题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 没想到,入学第一天就是考试。毕业考后大家都疯了一个无忧的假期,同学们边抱怨学校太无情,边扑在试卷上。
长长的90分钟过去了,交卷时,老师却出乎意料地宣布了答案,并请每人自己打分。十分钟后他又让每人大声公布分数,一片哗然。第一位同学开始报成绩:90分;第二位:90分……很快就要到我了,我只有49分,我的内心很矛盾。这可是我入学的第一次考试呀!我咬咬牙报出49分,感觉到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脸上烫烫的。可接下来的事情很出乎意料,后面的同学好象变得很坦然,有的报出来的成绩比我的还要低,教室里的空气也不再紧张了成绩报完了,老师说:“这是你们升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也许你们认为太过于仓促,不过我告诉你们,这一次考的不是成绩,而是你们的心,也就是诚信。这是你们上中学的第一课,也是你们以后走上社会的第一课。”老师笑了笑说:“收好你们的答卷吧,为自己的心打个分,不过这次不需要公开了,下课。”
没有人动,没有人出声。
我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课——诚信。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⑴请画出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⑴请画出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很快就要到我了,我只有49分,我的内心很矛盾。这可是我入学的第一次考试呀!”“感觉到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⑵“我”的成绩是49分吗?为什么?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⑵“我”的成绩是49分吗?为什么? “我”应该得100分,因为这次是考大家的心,也就是诚信。“我”报出真实的卷面成绩49分,问心无愧,应得满分。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⑶你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不再紧张了”
的原因吗? 阅读选文《入学第一考》,回答问题:⑶你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不再紧张了”
的原因吗? 因为“我”以诚信的态度报出了真实的成绩,给后面的同学带了头,他们都能坦然地面对成绩,谁也不紧张了。教室里的空气是不会紧张的,紧张的是大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