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5 15: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阶段性抽测
语文
2021.12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五七言的各种诗体都在此时达到了繁盛的阶段。唐诗成就
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热情地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
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李白诗中所蘊含的追求解放、追求自由,虽然受到现实的限制却一心妥
証服现实的态度,是中华民族反抗黑暗势力与府俗风气的强大精神力量的体现。所以李白诗歌虽
以浪漫想象为主要外貌特征,但其实仍含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李白诗风热情奔放,善于运用想
象、夸张等手法,语言风格清丽自然。与李白齐名的柱甫,在青年时代也受到盛唐诗坛的浪浸氛
国的深刻影响,但是安史之乱前夕的黑暗现实,使灺从盛唐浪漫诗人群体中游离出来了。她以清
醒的涧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来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的唐帝国的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
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
社诗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杜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
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显。在艺术风格上,李白
诗挥洒如意、飘逸奔放,社前诗千锤百炼、沉嫏顿挫,为后代诗歌的审美风尚树立了两个双峰并
峙的典范
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初盛唐,到宋代发展为一代文学之胜,宋词成为文学史上与唐诗
相辉映的名词。宋词名家出,流派众多,成就最高的词人冇苏轼和辛弃疾。苏轼在词史上首先
打破了晚唐以来词专写男欢女爱的艳惰的局限,对革新此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但大写作抒
情逑志、咏史怀古等題材,而且在描写女性的传統題材中一扫脂粉香泽,从而完成了词从音乐歌
词向抒情诗的转变。苏轼的另一贡航是在以声调汋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了高吊雄壮的因素
并使词的言风格出现了豪放、飘逸的新因素。到了南宋,时代的动荡引起了词坛风气的巨大变
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的主题变成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了苏轼河中始露端
倪的豪放詞风,并以懷慨激昂和沉郝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苏轼、辛弃疾常被看作豪放
词人,但是他们也擅长写婉约风格的词作。从总体上看,宋词的特征是题材走向上注重个人抒
而不是反映社会现实,其风格則傾向于委婉含蒿、深情綿邈,这种美学特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
传统审美思想的一个侧面
诗人和词人,他们的遭遢和行迹各不相同,其诗歌创作也各自成家
他们都以高远的人生
哀超越了所处的实际环境,他们的诗歌都墓含着丰盈的精神力量。孔子说:“诗可以兴”,朱
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确切地解“兴”为“感发志意”,王夫之则在《俟解》中对“兴”的
作用有更详尽的解說:“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圣人以诗教以涤荡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
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与乱世之大衩也。”读诗,阅读本书所介绍的诗人和词人的好
作品,不但能使我们对古典诗歌的成就获得基本的认识,而且会使我们从浑浑垂戳的昏沉心境中
蓦然醒悟,从紫陌红尘的肩俗环境中缢然挣脱,进而朝著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
(摘编自莫砺锋《唐诗米词:闪烁文化自信的光芒》)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