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 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副对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呐喊》和《彷徨》。
我们在小学和初中还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呢?
明确:《少年闰土》《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出了一曲曲英勇的壮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为纪念在318惨案中英勇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声讨反动统治者的一篇战斗檄文 《记念刘和珍君》,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把这个标题读一读。
昨天我们已经接触了这篇文章,解决了这篇文章一些难懂的句子,相信诸位对文章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能请你带着感情再读一遍标题吗?
(另请一位学生)你听出他朗读的时候的轻重处理吗?你认同吗 ,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记念(悲哀),君(尊敬)
二、贴近刘和珍君(8分钟)
点滴皆是情感,你的感觉真好。那么,刘和珍是怎样的人?如果鲁迅给刘和珍写一个好友印象,依据文本他对刘和珍的描写,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写什么印象?
【预设】微笑,温和,和蔼
我赞同你的看法。因为鲁迅在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句子,我们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PPT呈现: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作者反复强调着,这位年轻的女子,是这样的温和,和蔼。然而,作者之后跟着的句子是:
PPT呈现: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几句话(邀请女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悲哀痛心)为什么?(因为刘和珍这么和善,却死掉了)
这样的转折,让我们足够悲哀。何况,刘和珍是因为什么被杀掉?(请愿)
当代还有请愿,之前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政府打算在居民楼附近造大型公墓,住户们当然不情愿,于是请愿,拉横幅。但是,同学们,这样的请愿和刘和珍的请愿相同吗?(联系课下注释:刘和珍并非为了私利,是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向执政府请愿)
三、感受鲁迅的愤怒情感(12分钟)
一个女大学生,为了国家,信任政府,徒手请愿,然后,被政府杀害了。鲁迅刚开始听闻这个消息时,在文中他说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我们先找到这部分文字。怀疑之后呢?显然,出离愤怒了。我想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一部分,你读出了多少种愤怒?
PPT呈现: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预设】
1.如此下劣凶残;2.对这样的刘和珍下手;3.在政府门前,无端地;4.虐杀;5.污蔑;6.流言
而这一层层的愤怒,鲁迅是通过什么词不断深入的?
(转折-递进)
不断转折与递进,在一层愤怒上又刷上一层,又刷上一层,让我们一起配合,来读读这一段。
第一小组读: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第一、二小组一起读: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第一、二、三小组一起读: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第四小组加入: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通过集体的力量,我们读出了鲁迅一层又一层的愤怒!也感受到了这不断转折不断递进而彰显出的愤怒的力量。
接下来我想请个人,用你个人的力量,读出这一层层的愤怒!(邀请男生)
四、感受鲁迅曲折复杂的情感(13分钟)
愤怒到极致,是无言。鲁迅说“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可是鲁迅又说“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说”与“不说”,文中出现了很多次。你发现了吗?
PPT呈现
一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二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四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七
呜呼,我说不出话。
说得出,说不出,说得出,说不出,同学们,你觉得每次“说得出”与“说不出”表达的内容重复吗?请四人小组讨论3分钟,统一你们小组的意见,推选一个发言人。
WORD呈现学生回答:
荣怀高二(5)班:
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刘和珍君而写,记念她)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惨象让鲁迅愤怒)
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社会的黑暗让鲁迅想批判)……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人们快忘记了,要警示人们)
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为惨象,污蔑而愤怒)
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阐明真相,批判中外的屠戮者,激励猛士)
七:呜呼,我说不出话。(悲哀不能自已)
言辞的重复并不代表情感的重复。每一次“可是”“但是”,都是鲁迅情感及认识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而每一次推进深化,都分落在不同的章节里。均是鲁迅情感的表达。
五、总结
孙绍振先生在读完《记念刘和珍君》后,点评说“鲁迅的悲歌与颂歌水乳交融,转折之后还有转折,曲折之后还有曲折”,或许,这就是鲁迅的复杂之处,也是鲁迅的深邃之处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补充内容:学生为刘和珍写一段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