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题名称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科 历史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教材地位: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南北朝之后迎来隋唐统一王朝,其改革和民族交融孕育出了恢弘的盛唐文化。 从现实意义来看:各民族共同努力,铸就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已有能力:思维活跃,通过商鞅变法已掌握改革的要素;感性思维为主,喜欢听孝文帝等历史人物的故事。 有待提升:语文课上刚接触文言文,缺乏解读史料的能力,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记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理解民族交融抽象含义时需要教师进行具象引导。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1、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 2、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的表现
关键能力:1、阅读淝水之战内容,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微课展示改革背景及民族交融表现,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科素养:1、分析淝水之战形势图、北方政权更迭图,梳理北魏政权改革历程,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2、讲述改革中遇到的阻力与困境,体会改革者面对困境依然笃定的改革信念;认识到改革适应历史发展趋势,初步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政权的改革之路
难点: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史料解读、故事讲授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设计思路 立意:碰撞中的民族大交融 明线:艰难而笃定的改革 主线: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教学环节: 一个人的选择 —— 兴于改革,衰于战争 一群人的选择 —— 去故崇新,锐意改革 一个民族的选择 —— 民族蜕变,文化交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呈现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冲突的微课视频,提出问题:当粗狂的草原文明正面遭遇崇尚礼仪的农耕文明时,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观看微课,思考问题 微课呈现历史背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叩问选择
一 个 人 的 选 择 展示前秦全盛时期地图和改革措施,提问学生:为什么是前秦能够统一北方? 从改革措施中找提取关键字,明确方向 通过地图呈现,初步培养历史时空观;苻坚改革加入教学内容,体现大单元教学,切合“改革”主题。
展示淝水之战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善表格内容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过渡: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一片混乱。直到鲜卑族建立北魏,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面对前车之鉴,鲜卑族的统治者们将做出怎样的选择? 展现北方局势更迭动态图,完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一 群 人 的 选 择 出示北魏建立者拓跋珪任用汉臣的史料并解读,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北魏统治者是如何对待汉族的?汉族官员如何评价北魏政权? 分析史料后回答问题,感知北魏开国时期重启改革促民族交融的艰难 选用不同角度的史料,多方位了解北魏各时期胡汉关系概况,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出示拓跋焘时期胡汉关系史料并解读,提问:拓跋焘时期采用哪种方式对待汉族士大夫?被招揽的汉族官员是怎样的态度? 回答问题,感受改革和民族交融的递进
讲述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故事 感受两位改革者之间的故事 引导学生明确冯太后对孝文帝的影响,突出历史教学中“人”的作用
播放孝文帝前期改革措施纪录片 观看纪录片并完成表格 前期改革多为冯太后主持,从学生心理特点考虑,该内容较难理解,因此由纪录片呈现,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讲述孝文帝坚持为冯太后守孝三年的故事 思考守孝背后的目的 故事创设情境,点明改革者的坚定
通过影视片段、漫画、史料解读,呈现迁都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感知改革者的智慧与坚定 从迁都一事入手,多维度呈现改革艰难,丰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精神
引导学生完成汉化措施表格 自主阅读完成表格 汉化措施教材已呈现足够具体,通过学生阅读培养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展示“说汉语”史料,解读细节 感悟孝文帝的恩威并施 挖掘历史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小结北魏四位改革者改革促交融的历程 感知北魏改革历程和民族交融的渐进性 及时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使核心线索贯穿本课
展示北魏历代改革者群像,指出共同身份——改革者 由四个人上升至“一群人”,展现鲜卑族面对改革困境时不断探索的精神
过渡:通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总结后设置问题,自然过渡
一 个 民 族 的 选 择 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微课进行展示 “开火车”回答民族交融的表现方面 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并进行思考,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示内迁示意图,抛出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同鲜卑族一样,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消失。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些少数民族的选择? 小组合作探究,并做成果展示 感性思维上升至理性思维,培养合作研究的能力,领悟民族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课堂 升华 从纷争走向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碰撞中找到了民族的出路,为南北互动、中外交流提供了波澜壮阔的背景,更孕育出恢宏的盛唐文化。经历多次民族交融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充盈,呈现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力量。今天的我们,更应坚定民族自信,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 预估 设计亮点: 1、教学手段上,依据学情将教材内容以微课呈现,讲述历史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好看、有料、有悟。 2、设计理念,依据课魂“碰撞中的民族大交融”重组教材内容,加入苻坚改革凸显“艰难的改革之路”,体现大单元设计,同时补充北魏前期改革以明确教学立意。 3、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与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由何而来?从民族交融延伸至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落实学科素养。 但课程所涉及内容较多,具体还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处理。(共21张PPT)
碰撞中的民族大交融
北勰改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分
壹·一个人的迭择
兴于孜革衰于战争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P88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前秦正面遭遇中原农耕文明时
前秦统治者苻坚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前秦全盛期
学习光文化
摘自余晓潮译《中华
大·魏晋南北朝》广西师范大学出
义淝水之战
版社,P82
南海
秦
口
颍
水
硖石
y资
八公山
战争时间
383年
383
交战双方
前秦vs东晋
寿阳。飞
东晋胜利,前秦瓦
前
秦
战争结果解,北方陷入混乱
水
寿闻
康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东
陂
政权部族界
今国界
夏
契骨
商
扶
敕勒
把
西周
感
东
鳥孫
鲜卑族的铳饴者们嵴做生怎样的迭抨
北
東晉
肥水之战清
页
辉人的选择
去故崇新锐意改革
材料一汉族官员虽被任用,但皆顾问”
链接史料
而已。军政大权仍为鲜卑贵族所把持。
魏道武帮拓跋
余少华《北魏孝文帝改革述论》
材料二诚无狄戎为帝王者
—《晋书·石勒载记》
时期灶魏铳陷者是如何对待区族的
北魏开国君主
互不认同
材料(焘)大规模招揽汉族士大夫。
余晓潮译《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P58
接
史
/材料二昔与之俱蒙斯举,…谈公务,下尽
A忻娱,干载时。一魏收:《魏书列传》卷三十六
拓焘时期来用哪种方式对待族士大夫
39年统一北方
相互认同
孝文帝
相互认同
冯太后
原名拓跋宏
互不认同拓跋焘
长乐信都人
改姓氏后为元宏
拓跋珪
(汉人)
在冯太后教导下
教授孝文帝汉文化
深受汉文化影响
孝文帝前期改革主力
观看记垂片,找出冯太后在孝文帝前蜘政饴、经侪上的措施
carv
改革
方向
前期改革内容
政治恢复百官俸禄制
经济均田令、三长制、租调制
守孝明太
坚定改革
面对守旧贵族对改革的阻挠,孝文帝将作出怎样的选抨
柔
然
契丹
平城
材料一平城地处黄河以北,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偏于寒冷,
更主要的是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众多。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岀版社
康
⊙都城
、齐
政权部族界
迁都路线
皴雨,迁都叫事却多次遇到阻碍
迁都前
迁都时
迁都后
孝文帝便趁机提出了迁都洛阳的要求。
外名声
宝迁也
今洵
叛
唯
魏书)若不
卷五十
智
之忧
坚
《资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