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二课时 比多少
难点名称 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质数量的多少以及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就是同样多,有剩余的那个就是多的,没有剩余的那个就是少的。一会有剩余,一会没有剩余,又是多,又是少,学生不易理解,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比多少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比较抽象的。他们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用语言表达时,更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充分的观察,然后数一数,摆一摆,再比一比。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达多与少。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小白兔与小猪的故事》,通过故事,学习小猪与小兔互相帮助的良好美德。这个故事中还隐藏的什么数学问题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引入课题《比多少》。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探究“同样多”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出图中同样多的事物吗?理解什么是同样多。 预设学生回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小兔子与砖的数量同样多。 (2)数一数,图中有几只小兔?共有几块砖?数数时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数。 (3)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较小兔和砖的多少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每只兔子都对应着一块砖,我们把这样的称为一一对应。他们的数量同样多,也就是小兔与砖块同样多。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的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4)还有哪些事物是同样多的呢?图中小兔子还和谁的数量同样多? 预设:小兔子与胡罗卜的数量同样多。小兔子与木头的数量同样多。 教师适时的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熟练地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能清晰的表达出同样多的事物。 二、探究“多”和“少” (1)仔细观察情境图,找一找,数一数哪些事物的数量是不一样多的? 预设:小猪与木头的数量不一样多?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是怎么发现小猪与木头的数量不相同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因为我们发现小猪与木头一一对应之后,木头还剩一根。我们就说一一对应以后有剩余的就是多的,没有剩余的就是少的。也就可以说,小猪比木头少,反过来就是木头比小猪多。 (3)我们在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不同样多时,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预设:用的还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教师总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比较两种事物谁多谁少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4)观察情境图,你还发现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预设:小兔子与小猪比较、小兔与苹果比较,小猪与胡萝卜比较,苹果与胡萝卜比较…… 教师追问:小兔子与小猪比较谁多谁少? 为什么?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等一一对应的方式清晰的描述小猪比小兔少,小兔比小猪多。 那小兔与苹果比较呢?小猪与胡萝卜比较呢?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巩固知识的熟练性以及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 (5)图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课后与同学互相说一说,回家给父母说一说。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课后“做一做”第3题。 学生解答后交流。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多的”与“少的”意义。感受物体个数的“多”“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2.课本“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比较蛋糕的多少,这里没有按上下一一对应的方式摆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理解比多少时不能看排列的是不是一样长,而是要用一一对应或数一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3、课本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方法。
小结 1、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并能描述事物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