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灰雀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2.感受列宁对灰雀、对天真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昨天晚上张老师梦到你们了,在梦中你们精神抖擞,两眼发光,今天一看,果然如此,那我也来问问大家,你看到的张老师和想象中的一样吗?生:预设回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请看大屏幕(出示灰雀图片)生:预设回答
师: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雀字)生:认识
师:我们知道雀字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小子头,下边念隹,关于隹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讲故事)师:齐读课题,引出下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导默读勾画
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括号划出写灰雀的句子。生:默读勾画。(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勾画:请孩子们注意把句子勾画完整!)
2、汇报:体会写灰雀的句子
师: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预设 1生: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师:谁还有补充?(生: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师:预设 1预设 2:生: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生:看课件齐读
师:这三只灰雀这么惹人喜爱!你喜爱灰雀的什么?生:喜爱灰雀的颜色\胸脯是粉红、深红的师: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颜色真是鲜艳漂亮啊!【板书:颜色】;除了喜欢它的颜色,你还喜欢什么?生 2: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喜欢灰雀的声音,很好听。师:它的声音悦耳动听。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灰雀的声音好听的?生:婉转声有什么变化?生: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的长有的短\有轻有重
师:是啊!(师配以手势)像这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时强时弱、又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婉转!
生 3:喜欢灰雀跳来跳去\喜欢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若生不能回答,师:这里边还有一个词写了灰雀的动作!生:来回跳动)
师:这是写灰雀的动作!【板书:动作】从来会跳动的动作上(师手势模仿范来回跳动),你感受到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呀?生:活泼\ 可爱\乖巧\机灵\调皮\欢快\快乐
师:你们看!就是这短短的两句话,从颜色、动作、声音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谁能带着对灰雀的喜爱读读?请你读。生:读
师:没有听出喜欢,你怎样读才能让别人也感受到你也很喜欢灰雀呢?谁再来试试?请你吧。生:读(若仍读不到:老师也想读读呢!(师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灰雀!我们喜欢!列宁喜欢吗?生:喜欢
师:你从哪里知道列宁也喜欢灰雀?生: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呢?生: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师:来,我们把列宁对灰雀的喜欢送到句子里读一读!列宁每次—起!生:读
师: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师:是啊!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板书:灰雀、爱、】
3、过渡——读书上第二段师:可是,有一天,------(手势提醒看书读)生读: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三)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师:那么可爱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呢?生:被男孩捉走了【副板书:捉】师:男孩喜爱灰雀吗?生:喜爱
师:因为喜爱,所以他把灰雀捉走了。后来灰雀放回来了吗?生:放回来了【放】
师:“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男孩和列宁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默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划出列生:默读、勾画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师:你们读男孩话。(师生角色读,层层推进)①没 我没看见。
师: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生:没 我没看见。
师:读到这句话,你体会到男孩怎样的心情?生:紧张\害怕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你怎么体会到他很紧张很害怕的?生:省略号(生:男孩说话结巴师:从哪里知道男孩结巴?生:省略号)
师: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到省略号?生:什么东西很多,说也说不完的时候
师:你说的是省略号的一种用法,表示省略。而这句话(指屏幕)的省略号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表明男孩心里紧张、害怕。谁能把男孩的心情读出来?请你来。生:读师:(若生读得不够好:还没有听出紧张来)谁再来读读?请你读。(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还加上了表情!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请你!生:(加动作)读
师:(加动作)“没、没 我没看见。”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生:(加动作)齐读小结:你们很会读书,从一个小小的省略号里读出了男孩内心的想法。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我们再来读读。“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生:“没 我没看见。”师:“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刚才那个结结巴巴的男孩,此时在想什么?生:列宁多喜爱灰雀呀!我不应该捉走的生:列宁这么担心、难受,我真想告诉他生:我不该让列宁这样难过③“一定会飞回来!”师:看来男孩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读读。“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的灰雀吗?”生:“没 我没看见。”
师:“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会飞回来?”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男孩又说了个“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说过的这句话和他上面的这句话有预设 1:感叹号生:标点\最后一句用上了感叹号!
师:从不同的标点,你体会到什么?生:而且他说的越来越肯定了!\他说话语气也越来越强烈了!我来读第一句,你来读第二句。请你读。生:读
师: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生:读师:男孩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看见列宁很担心\着急生:看见列宁担心着急,不忍心
师:哦,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原来是列宁的话中有爱的魔力,男孩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②列宁的巧妙师: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吗?生:知道灰雀可能是被男孩捉走了。可他没有直接问男孩,而是担心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只是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生:看课件读(横线句子)
师:当他听到男孩想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时,也没有直接问男孩,而只是问:“会飞回来?”师:如果是你当时在场,你会说怎样的话让男孩把灰雀放了?生:你把灰雀放了吧!做个好孩子!师:如果你是男孩,你更喜欢那种说法?生:列宁的说法。师:为什么?生:列宁这样说不会伤害到自尊心。生:如果像我们那样说的话,男孩肯定很难过、丢脸生:列宁只是担心灰雀,让男孩主动放了灰雀师:那我也来劝劝男孩:可爱的孩子,你就把灰雀放了吧!你看那只灰雀呆在笼子里,多孤单,多可怜呀!列宁为什么不像我这样让男孩把灰雀放了呢?生:列宁装着不知道,男孩不会不好意思。生:更好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师:是呀!他说得多么智慧!多么巧妙呀!
师:看来列宁这几句话的魔力还不止是来自于对灰雀的爱,还有对男孩的?生:爱护、关爱、尊重。小结:这就是爱的力量,就是语言的魔力,让男孩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
(四)灰雀回来后
1.引导看书读第后三个自然段自然段
师:是呀,到了第二天——(手势导入读书)生:齐读生:看课件齐读
师: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生:有同情心的孩子\知错能改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五)结束语
师:(师站板书旁)是啊!同学们,(指板书)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两本书:《列宁的故事》、《列宁传》。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