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中华不振”等难理解的词语。
3.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理清课文线索,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我爱你中国伴奏)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是啊,使我们一代又一代奋斗的中华儿女。然而近百年前的中国落后衰败,人民苦不堪言,为了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的振兴,一位爱国少年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是谁呢?让我们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走进周恩来的童年。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景,联系现实生活,拉近年代距离感。]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检查字词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预期的效果如何呢?请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有没有信心挑战?前两行请你,注意处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作三声,当读处的时候,他有住处,处处的意思。当读处的时候,它有处罚的意思。齐读两遍。 通过检查预习单,发现同学们赞叹的赞字有的写错了。仔细观察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第1个先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提。伸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写。赞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第1个先字,最后一笔是竖提,下边贝字,最后一笔是长点,使整个字的重心平稳。端正坐姿,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习两个。请同桌两人,快速交换,互相点评,如果他写的正确规范给他打上一颗星,如果你认为他写的还很美观。奖励他两颗星。希望同学们都能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通过检查突破生字难点。]
2.理清脉络。同学们,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借助题目我们说课文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我们给它加上一个主语,课文主要写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扩充题目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的文章一般有4个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我们可以抓住时间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时间的短语或句子,看看从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是一件事? 同学们以时间为线索,是理清文章脉络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有方法,总结关注时间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三)学习概括,以点带面。
1.新学年开始了,让我们走进修身课。请同学们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第一件事主要写了什么? 同学们读书的样子真美, 下面咱们分角色来展示朗读,大屏幕上的这些句子。老师来当旁白。朗读指导,学生评价朗读。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出了少年周恩来的坚定,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第1件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预设:较详细的,去掉次要人物和他的事件,抓住要人和他的主要事件,再精炼一些。文章的主人公是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这件事的关键语句。所以串联起来就是。周恩来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文章中寻找关键词句,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促进朗读,突破重点,学习概括,总结方法。]
(四)小试牛刀,体会“中华不振”周恩来他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有一个词语在第二和第3件事中先后提到了两次,那就是“中华不振”。
出示精读要求:思考从哪里感受了“中华不振”,画出触动心灵的语句,简单写感受。学生独立思考。预设: 1.交流第二件事,伯父的话,体会中华不振。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设计意图:抓主要人物和关键词中华不振,学生顺势概括第二件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2.交流第三件事。(1)指名读,读后你的心情是怎样?(难过 愤怒)(2)小小采访,畅所欲言。a.加入你就在现场,面对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践踏,面对无处说理的女人,我想对你说:b.本是中国的领土,却逍遥法外的外国人,我会发出愤怒的呐喊:c.中国巡警却不能伸张正义,我想对他发出这样的质问:(3)配乐朗读,读中悟情。对啊,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中华不振)是啊,因为我们落后只能任人宰割啊!(4)拓展资料,深刻体会“中华不振”,视频拓展周恩来诗句,激发爱国情怀。为了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周总理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期间他东渡日本求学,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篇,带着我们的敬意,带着我们的决心齐读!(5)畅所预言,表达爱国情怀。[设计意图:重点句段,体会情感,视频拓展,提高教学效率。]
(五)布置作业
师:如今,山河壮美,祖国崛起,今日盛世,如您所愿!请以周总理我想对你说写一个小练笔?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 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