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学习目标
01
02
03
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了解作品
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待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
柏拉图
苏格拉底(约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好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后来因为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
了解背景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对话录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苏格拉底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格黎东的意见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从,否则便不能从命,因为“我”一向坚持正道
第二部分:从重视好的意见,不管坏的意见的角度分析,表明“我”听从真理本身。
第三部分:针对格黎东逃跑或越狱的理由,从分析逃跑或越狱行为是否正当的角度,证明坚守道义不越狱是正当的。
围绕主要问题,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分别讨论了哪几个问题。
人的行事应该听从谁
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
不正当的判断标准
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提出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的问题,即是否符合他所服从的“道理”。然后苏格拉底又谈到应该听从内行,否则“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他把“道义”和“不义”对举,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格黎东的肯定。接着苏格拉底由身体到灵魂,步步深入,谈到我们必须听从“真理”,就是听从我们一贯遵循的“道理”。最后又回到格黎东的提议上,是否逃离需要看是否正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情。
苏格拉底开始并没有否定格黎东的建议,而是以此为基础,拋出“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格黎东的思路引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格黎东在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下有着怎样的表现?
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从文中看,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
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
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
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
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
主题概括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这篇对话,集中体现了苏格拉底关于应当坚持正义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看来,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理念,都是人应当遵从的原则。只要是不合乎这些原则的众人的意见、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值得重视或理会。即使在身体受到损害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们也应当选择“正当”的行为。以坏报坏,以不正当报不正当,因不符合真理,亦应摒弃。
课后延伸
1、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2、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3、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4、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5、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苏格拉底名言
6、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7、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8、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9、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
10、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名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