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作用。
2、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对《国家工业复兴法》中一些内容全面地辩证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及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体会新政的实施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
知识链接:
社会化大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商品的生产,都需要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许多工序相互衔接,许多企业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同时,用于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需要有计划地通过统一的市场进行合理的配置;生产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集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彼此的依存上。
股票: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股票可以公开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也是投资和投机的对象。对股票的某些投机炒作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以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
(一)、“繁荣”及其崩溃
1、背景: 。
2、时间: 。
3、范围: 。
4、特点:
(1) ;(2) ;(3) ;
5、影响:
(1)、 。
(2)、 。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严重的______ 危机,引起了_____ 危机__________,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_____ 。
2、目的: 。
3、特点: 。
4、中心措施: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5、作用:
。
二、合作探究:
1、展示课前自学成果
2、组内交流个人疑问:
3、组间交流共性问题:
4、师生交流的问题:
(1)、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语
请回答:
①、材料一演说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②、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③、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三、精讲点拨:
1、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1)、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也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促进美国政治经济和和谐健康发展,你认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新政中吸取哪些经验?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宏观调控),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止金融风险。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四、归纳梳理:
五、拓展迁移:
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
A.1918—1929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18—1924年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经济相对稳定
4、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阶层是( )
A. 银行家 B. 商人 C. 人民群众 D. 资本家
5、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A . 降价抛售 B. 销毁商品 C. 囤积商品 D. 运销海外
6、为对付经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 威尔逊 B. 胡佛 C. 林肯 D. 罗斯福
7、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于哪一年( )
A.1929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36年
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建公共工程
9、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下列哪一国家影响最小(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10、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有( )
①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②失业人数增加
③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减少了2/3 ④广大劳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④ D.①②③④
11、1933年,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 对资本主义进行内部调整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采取报复性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D. 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12、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 D.联邦政府权利明显加强
1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请回答:
(1)、罗斯福怎样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的,其中心措施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
(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六、当堂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