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021/12/15
1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情境导入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情境导入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关于闻一多的文章,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学习目标
1.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巧妙、选材精当的写作技法;体会文章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讲授新知
第一课时
讲授新知
背景知识
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讲授新知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讲授新知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交很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讲授新知
字词识读
地壳 炯炯 赫然 淋漓 校补
卓越 澎湃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气冲斗牛
qiào
jiǒng
hè
mí
péng pài
lín lí
dǒu
jiào
qiè
zhuó
讲授新知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漂白 警报迭起
wù
lì
yá
hán
kuī
piǎo
dié
讲授新知
词语解释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整齐的排列着。
迭起:一次又一次的兴起、出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讲授新知
多音字辨析
( )躲藏
( ) 校订
校
壳
( ) 校规
( )地壳
jiào
xiào
ké
qiào
( )宝藏
藏
zàng
cáng
( )弹壳
讲授新知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开篇点题“说和做”。
总领全文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两个句子过渡
讲授新知
2.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学者
方面
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革命家
方面
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发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讲授新知
3.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二部分(8-18):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的高度统一。
第三部分(19-20):总结全文,给予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
讲授新知
第二课时
讲授新知
句段详解
1.作者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有何好处?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阅读第一部分
讲授新知
好处:
(1)结构: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
(2)内容: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讲授新知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讲授新知
3.默读第一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一共有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个角度选材的。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讲授新知
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呢?
作者所选的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讲授新知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详细叙写闻一多编写《唐诗杂论》时的情况的?突出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讲授新知
6.简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讲授新知
阅读第二部分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说”。而是把 “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讲授新知
2.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做”?
◎起稿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
◎参加游行示威
3.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
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讲授新知
4.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后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讲授新知
5.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
正直无畏、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言行一致、勇于献身的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讲授新知
阅读第三部分
1.结尾句有什么作用?
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 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讲授新知
拓展延伸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前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特务暗杀了。
当堂练习
地壳 炯炯 赫然 淋漓
校补 卓越 澎湃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气冲斗牛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漂白 警报迭起
1.朗读词语
当堂练习
2.综合介绍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革命家。
课堂小结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者
革命家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
说做一致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课堂小结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与精神,并把它们贯彻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实际行动当中,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课后作业
练习册P35页。
2021/12/15
35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