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乘法表
《做个乘法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学会使用口诀解决简单问题,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整理归纳乘法口诀表。教材注意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与比较。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对乘法算式进行整理,能在乘法表内找到规律并归纳总结。
过程与方法:学会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完成乘法表,系统复习1~9的乘法口诀
难点:整理并熟记口决,发现内在规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法:
⒈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A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闯关游戏的多媒体课件,以数学王国里宝箱被盗,国王请小小数学家帮助解决问题为由,借由大盗之手设置三关关于乘法表的问题,请学生动脑思考动笔练习,体会乘法表的编写与内在规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闯关。
闯关一:
找出乘数中有3的乘法算式,并完成表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乘数 1 2 3 4 5 6 7 8 9
乘数 3 3 3 3 3 3 3 3 3
积
帮助学生复习有关3的乘法口诀,为第三关完成乘法口诀表的填写打好基础。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相关规律,如:一句口决对应两个算式等。
闯关二:
齐读找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并独立填写
×(9)=18 (3)×(6)=18
×(2)=18 (6)×(3)=18
设计此关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哪句口决对应哪些算式,以点—线—面的方式展开学习。
闯关三:
完成乘法表
× 1 2 3 4 5 6 7 8 9
1 1×1=1 8×1=8
2 2×2=4 7×2=14
3 6×3=18
4 2×4=8 9×4=36
5 3×5=15 5×5=25
6 4×6=24
7 9×7=63
8
9 8×9=72
利用乘法表引导学生边想口决边填数,引导学生在填表时就发现规律,从填表时就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为即将来到的寻找规律做好铺垫。等学生完成表格,请学生观察表格并找规律,首先提出问题:“你能找到哪些规律?”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观察表格,什么在变?
问题2:什么没变?
问题3:怎么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 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教材的把握是新教师要提升自我的第一步,在第一次接触这一课时,我没能找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二(9)班试讲时思维混乱导致课没有上完。后来我重新分析了课程,发现本课重点就在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问题主要围绕三个展开:1、什么在变?2、什么没变?3、它们怎么变?在公开课上我也试图以这个步骤在授课,但是因为课程把握不够,上课渐渐被学生影响,没能完全把控课堂。
这一堂课在结束后反复思考我终于能够理清思路。在第一个问题上,我就一应该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横着看”这一观察理念,让学生从简单开始分析,单分析3的规律,这样由点至面,慢慢深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
在第二关,应该建立起与第一关和第三关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将三关都完全独立,使学生脱离系统化的学习。
在第三关,填写表格时就应该给学生建立“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这样的填写观察顺序,而不是等填写完成后告知,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在学生出现疑问时,因为不能解答而选择不理会也是这一次上课令我后悔的事情。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的体验,我认识到,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际课程中,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要学会用教育机智解决而不是逃避。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