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5 21: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一数(一)
——“千以内数的认识”

应用创新点
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正方体模型数的过程演示出来,通过“一拆一合”的演示过程,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拨计数器、数方块、数数活动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本课教材中涉及的数方块、数数接力等各种活动,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发其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的之前学生已经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了解个位、十位、百位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对近似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经历“一千”产生的过程,理解“千”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3.在拨数、数数等活动中,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2句话,想请同学读一读(第一句……第二句……)这里有两个数字,你们找见了吗?(ppt)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把它在计数器上拨出来。(指名说说怎么拨的。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
师:这两个数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百以内的数相比怎么样?(生:大)那今天我们就通过数一数一课来认识比百更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2.新授
①拨计数器
师:老师先考考你们学过的内容,谁能在计数器上数出最大的一位数?在老师的计数器上数一数。(指名演示)
师:数对了吗?你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拨的是几?怎么拨的?
现在老师请你给九添1.你能拨一拨吗?(一人拨解释添1是给个位添一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师:其他同学你们想不想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先看清老师的要求是什么?拨完请你立刻坐端正。
指名演示:先拨出99,给个位添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也满十,向百位进1,所以给99添1是一百。
师:请你看看计数器上的这个数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999)
生:这个数是九百九十九,9个一,9个十和9个百合起来是九百九十九,
师:那给这个数再添上1是多少?请你先和同桌动手拨,再互相说一说怎么拨的?(同桌活动教师巡视。)两人汇报,一人拨,一人说。
小结:个位添上1之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也满了十,就需要向百位的前一位——千位进一。千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千。(课件演示同时板书)
②数正方体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请你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引导学生按条、按片地数)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这样一个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一千个)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数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小正方体我们可以看作一个“一”, 10个一组成一条——也就是一个“十”, 10个十组成一片——也就是一个“百”,10个百组成一个大正方体——也就是一个“千”。
师:我们再来数一数,这样的大正方体里有几片?一片中有几条?一条中有几个?
也就是说一千里有10个百,一百里有10个十,十里有10个一。
练习一,快速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数,汇报)
③报数游戏
师:刚才我们借助计数器和正方体认识了“千”,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报数游戏。
同桌交替数,从八百八十七数到八百九十五。(课件演示八百八十九后一个数是八百九十)
每组第一名同学从八百九十六开始向后依次报数。(课件再次演示八百九十九后一个数是九百。)
全班接龙数,数到一千。
除了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十个十个数、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3.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知道了999再添1就是一千,还知道10个一百就是一千、一千里有10个一百。那“一千”究竟有多少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计数器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角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通过分段数数结合计数器演示,突破数数时的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数的方式单一,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方式不够突出,时间的安排也不够紧凑……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