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5 21: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节 《搭一搭(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至5页“搭一搭(一)。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笑笑和淘气摆小棒的故事情境,明确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一样长的小棒,引出用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得出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的结论,结合实际情景操作列出算式,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具体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并知道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教材还安排了“搭一搭,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商与余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数学游戏吗?
生:喜欢。
师:笑笑和淘气他们也喜欢做数学游戏,看!他们正在用小棒搭正方形呢,我们也来跟着一起搭一搭吧。(板书课题:搭一搭(一))
师:搭1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那8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12根呢?20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ppt演示)
2、新知探究。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余数。
师:同学们用8根小棒刚好可以搭2个正方形,用12根小棒刚好可以搭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刚好可以搭4个正方形,那用13根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个小棒呢?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搭一搭。
(2)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搭法。
师: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搭的?
生:我4根小棒搭1个正方形,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师:我们在用小棒搭正方形的时候,有剩余的,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2、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用13根小棒搭成的正方形个数和剩余的小棒根数吗?请同学们写在练习纸上。
(1)学生独立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代表算式,集体纠正。
生:我的算式是13-4-4-4=1
师:4表示什么?为什么减去4?减了几个4?1表示什么?
生:4表示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所以减去4,13可以减去3个4,还剩1根。
师:这1根小棒还可以搭成1个正方形吗?
生:搭不了。
师小结引出:从xx同学的算式中我们知道13里面有3个4多一个1,求13里面有几个4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13÷4=3......1表示(边说边板书),像13÷4=3......1这样的除法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1”就叫做“余数,“......”表示余号。这个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ppt)。
思考:这里的“3”和省略号后面的“1”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上去指一指。)
追问:商3和余数1是否要加单位呢?他们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两个单位不一样?
3、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如果老师继续增加小棒的根数,你会发现了什么?
(1)独立完成答题卡“搭一搭,填一填”表格并填写算式。
师巡视指导学生。
(2)投影学生完成的表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当小棒根数为14、15、16、17、18、19、20根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生2: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生:除数表示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余数表示分完后不够搭成1个正方形的小棒。如果余数大于除数了,说明还能继续搭1个正方形,商就增加了,余数就变小了。
4、再搭一搭,验证:余数要比除数小。
(1)师: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搭成正方形而是搭成三角形或者五边形呢?一样还是余数要比除数小吗?请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2)师:如果不是13根小棒,而是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算一算是不是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会独立操作,集体汇报。
(3)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反之,就是除数要比余数大。
3、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摆一摆,算一算。
(1)
(2)
设计意图:借助几何图形直观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余数的认识。
2、选一选。(在正确算式后面的括号里打“√”。)
(1)搭三角形,2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三角形?还剩几根小棒?
23÷3=6(个)......5(根) ( )
23÷3=7(个)......2(根) ( )
(2)有16个苹果,每个果盘放3个,需要几个果盘?还剩多少个苹果?
16÷3=5(个)......1(个) ( )
16÷3=4(个)......4(个) (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错误和正确答案在对比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
3、森林医生。
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用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克服在有余数除法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余数比除数大、写错单位。
4、思考题。
(1)26里面最多有( )个8。
33里面最多有( )个5。
(2)42÷9的商是 ( ),余数是( )。
(3)( )÷8=5......( ),余数可以是(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
设计意图:主要是层层递进,考察学生根据除数去求余数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5、课外作业。
《100分闯关》系列同步相关习题。